乱翻书2219:《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1、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高尔基: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2、《昆虫记》的作者是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年),他出身寒门,一生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自学成才。《昆虫记》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者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
3、你们对昆虫是开膛破肚,而我却是让他们活蹦乱跳地生活着,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这一段话很长,表明了法布尔研究方法和路径的不同)
(因爱而出发的研究,才能找出与众人不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本身才有意义和价值。)
4、最主要的是犬齿草,那是十分讨厌的禾本植物,三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都没能让它们灭绝,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能与死相匹配的唯有生,能与战争相匹敌的唯有爱)
5、松毛虫
这种毛虫已经拥有自己的一部历史,撰写者为雷沃米尔先生。
雷沃米尔先生用来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对象,来自法国的西南部,对巴黎的气候环境非常陌生,不习惯,使研究者难以了解到它的许多生动有趣的情节。雷沃梅尔先生当时研究松毛虫就是这么个情况。
(一个真正热爱的人,开展一项自己热爱的研究之前,一定会先看看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结果和重点。)
6、昆虫的装死
我研究昆虫装死的情况时,第一个被我选中的是那个凶狠的剖腹杀手——大头黑步甲。
(为什么选择这种昆虫来研究昆虫的装死?每个研究者都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弄明白一切的研究,都脱离不开对人的已有认知和判断的认知和判断)
7、昆虫的自杀
人们不会去模仿自己根本就不认识的人,也不会假扮成自己所不了解的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要想装死,就必须对死亡有点了解。
8、孔子有一天在树林中遇到一个陌生男子,见他正往树杈上扔绳子做套,准备上吊,他便赶紧向那陌生人说了句话。伟大的哲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哀皆可补,惟心死不能。勿以万事于子皆无可救。试以历多世而无争之理自服。此理为:活则无绝望之事,人能自至哀达至乐,自至难达至福,子其鼓勇若自今日起和生之所值。子其善用寸阴”。
(不知此文出自何处,大有诋毁孔子之嫌疑)
8、拉·封丹情有可原
拉·封丹对于蝉的认知是错误的,在这个错误认知基础上,他误导了不少的人。拉·封丹所借鉴的关于蝉的判断,最早源于印度,而当时人们从印度引进这个故事时,印度人故事中的那种昆虫在希腊乡间压根不存在。讲故事的人为了便于希腊人理解这个故事,将印度那种昆虫的罪名加诸到“蝉”的身上。
后来,为了为蝉正名,法布尔下了不小的功夫,专门让自己的朋友写了一首长诗。
(研究是艰苦的,研究之后的科普也是艰苦的。只有爱才能支撑这种艰苦。)
9、萤火虫捕食猎物,很残忍,后来成为许多心理上有障碍杀手的模仿对象。
萤火虫施以麻醉术时,总是非常小心、轻手轻脚地对待它的猎物,不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免得它挣扎、乱动,从高处掉到地上。如果猎物掉到地上,萤火虫也就不会在想方设法地寻找它了,因为它只是依靠运气去捕捉落入口中的猎物,而不像费心劳神地去寻来找去。
《昆虫记》是一本很值得小学生沉浸式阅读的书。一是这本书可以带孩子进入到一个微观世界,对于昆虫世界的沉浸会让孩子的情感丰富起来。二是这本书是很好的科学研究启蒙书,科学研究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爱出发等,孩子会很容易模仿。三是这是一本很有趣味的书,孩子会乐此不疲。
对于培育小学而言,很适合拿这本书作为全年级或全校师生、家长沉浸式阅读推广的素材。可以大胆地尝试一下——多读书,多引导师生家长读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