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谈道德价值

再谈道德价值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3-05-15 23:08 被阅读0次

    再仔细看了莫言原话是:“面对生命和生存,道德是没有力量的,道德是人吃饱了以后,才去想的一些问题,面子尊严都是轻如鸿毛,这些让我从小就知道了人的底线,了解到人在生存得不到保障下,很多人性就会发生严重的扭曲”。他并没有解释什么是“道德”,但我认为他从人的生物性角度的“恶性论”上曲解了“道德”的原意,于是否定了“道德力量”的作用。而我理解的“道德“的力量却是推进生命与生存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二千多年前《管子·牧民》就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供求平衡的关系角度,说明了人的需要层次是从低层次的生物性向高层次的社会性即人性的动态平衡发展的,如果《管子》一书真的是管仲的思想原意,那么,无疑他是先于老子在《道德经》中表达人类行为的“道德”这个概念的,也可以说是道德概念的起源了,吃饱自足之后讲的道德不是仅仅是利他的供给也存在着利已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是符合互利互惠共生的价值互补原理的道德价值观,在经济学现象中,人类社会劳动是从吃饱没有剩余供给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到吃饱有相对剩余的社会供给发展起来的。

    只是老子与庄子把“道德”推广到自然层次的更广义。从自我供求均衡层次的角度,人的生命与生存是基础,追求的是心身和谐平衡的吾性自足的道德关系,进一步是发展到人与人的价值层次的社会和谐关系平衡的社会人性自足的道德关系,再进而发展到更高层次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的道德价值关系,甚至,我一度认为老子的道德思想也是与管子的道德思想一贯的,本来应该是无善恶之分的,但我认为后来人们曲解了管子的这句话。

    于是到了孟子时在其作品《孟子·滕文公下》时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谓大丈夫”了,这里孟子发挥了人性善的发展,把因为富贵而过度产生的淫欲需求否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追求更高层次人性的志向否定,受到了强暴不道的威胁而屈服的无骨气否定。

    如东汉王充说:“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乱之也’。这就是求欲拜物而堕落而被自己低层次的生物需求所支配,因此有学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就是“人性向善论”,这种观点注意到孟子所说的善性主要是指善端,善端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故认为孟子不是主张性本善,而是性向善要发扬的,这个我也觉得是一种对人性善的肯定。

    荀子从性恶角度却说:“温饱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而这种是要抑制的。这个是对人性恶的否定,因此,荀子的这个角度培养了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等人促进了法家思想。其实,性善性恶论从“道生一,一生二”或“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数理逻辑上都没有错,阴阳本来就是一个纠缠的状态,性善论不过是对善肯定时对恶的否定,而反之,性恶论不过是对恶否定时对善的肯定。

    到了王阳明这里提出四句教的心学精粹:“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把这作为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其实,以上都是符合儒道一体的不同角度,但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之后与某些宋朝的庸儒时却曲解舍已利他与施恩作为道德了,谈利色变。而这也是让西方人发扬私利的民主自由主义精神有机可乘,在国内发展的精致利已主义思想泛滥,把不利已只利他伪道德的东西当作道德,于是有了对强势群体者道德乞求与对弱势群体的怜悯,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中,道德法则能起着作用时,按劳动价值分配交换,故我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之合德者强用,小人贪财取之无道,得之无德者弱用",而这正如我所强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谈道德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uv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