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整理,看到盒马鲜生的塑料袋上写着十分环保的制作工艺和可降解性,又想到前段日子朋友圈各种说救救地球的图文,突然萌生四个字:我要垃圾分类。我要和我能还有我做到是三个阶段,一个行为从起点到实施产生结果,都是主客观相对统一的结果。好,说干就干,国家近几年也是这么倡导的,投放了各种颜色和标识的垃圾桶,我不应该在把所有垃圾只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统统丢出去。但……我不是邻国的那个小日本,从小没有学习过垃圾分类,因为小时候也没见过这么多商品也没用过塑料袋啊,更没见过能让人“买椟还珠”的包装。然后,我要怎么开始?哪些是所谓的可回收,哪些就只能和餐厨垃圾一起丢掉?
践行两天以后,我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1、塑料用品确实泛滥。不知从何时起,塑料袋塑料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多都是包装品或者购物袋。我突然很怀念原来那种拎着藤编袋、竹篮子买菜的时候,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走路去赶集的快乐,至今都不能被大型超市的玲琅满目所代替。从前慢,慢的不仅仅是时光,更重要的是有分辨幸福的时空和体验。之前刷网文看到一家人过着原生态生活,一年产生的垃圾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屈指可数,在我看来这简直不可能啊,我这两天下来光是塑料袋折起来就在纸袋里铺了一层。我焦灼地在思考如何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里减少甚至消灭白色污染的存在呢?我喜欢喝咖啡,一杯接一杯的一次性纸杯的盖子全都是塑料,如何改变?
2、分类过程并不简单。装蔬菜的塑料袋是脏的,喝过的咖啡纸杯是脏的,包装里残留的鲜牛奶,气泡水喝完以后的玻璃瓶,酸奶盒子盖子里的小勺子……听在日本生活过的朋友说,所有可回收的物品都是经过清洗整理的,也看到过日本人变态整洁的照片,那我怎么做呢?衣服都学习叠了好久才满意,这么多日常垃圾到底要怎么处理?细碎到每件垃圾归类和存放,这些都是学校和社会还有父母没有教过我的…我是一个三十好几的大人了呀,然而脑子里面对这些问题真的是空白。
3、分类丢弃终去何处?我带着困惑和思考在同事中谈起垃圾分类,然后大家都认为我这是徒劳,因为最终垃圾都只会被合并到一起运走。我也看见过小区里收垃圾的三轮车和穿蓝大褂的师傅,他从不戴口罩、和物业打扫卫生的阿姨一起把蓝色垃圾桶中、带着夏日里特殊气味的各种塑料袋倒入小小的垃圾车里,算是有用的也会被他们挑出来搁在一边,也许可以卖废旧吧。同事也告诉我一般废旧品只收纸制品泡沫板金属类的,玻璃瓶铁质易拉罐都是不收的……这让我的分类处理情何以堪?!
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不做了么?生命究竟有多少意义,不都是个体、社会在内外交互里我们自以为是的样子。我对乱丢垃圾的行为非常厌恶,原来觉得自己把垃圾丢到指定位置就好,但现在总觉得这只是一个起码的行为准则。有钱了过上好日子了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些精神层面的事,当然我没资格标榜自己在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上有多少社会价值或者精神滋养,这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想做的一件事罢了,没有道德指向没有评价标准不需要围观不需要关注。一直告诉自己:我设计不出苹果这样的伟大产品、也不可能造出特斯拉那样的电动车、更当不上美国总统,帅爸美妈辛苦生育我,总不要浪费此生的运气和福气,好好地过平凡朴素的人生,在自己所处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按照自我觉知和意愿去虚度光阴。三十岁前其实一直内心好茫然,过了三十而立的门槛,每一年的经历和反省都让我对自己很满意,即便周边还是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庆幸的是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尽量不妨碍不打扰别人。
走上社会之后,实际没有多少力量能够逼迫我们。贪吃变胖不会召来说教、消极怠工不会少拿工钱、大声喧哗不会引来指责、不遵交规不会随时处罚、乱丢垃圾不会强行禁止、口出妄语不会天打雷劈……有意识有目标地控制自己的肉身和思想,都是有自我要求和追逐的人会进行的一场看不见的自我革命。再回到我想做的这件小事,垃圾分类真的不难但结果很难,我对要做这件事没有疑义,对于接下来的困难应该做好思想准备,自身的外界的挫败感都是让我做好这件小事的动力之一。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