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世界需要父亲》,最近两年非常火的一本书,第六章讲到父亲道德权威的建立,其中有一个关于Sama 的小故事。
Sama 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环境中长大。她的妈妈结过五次婚,那些不是她父亲的男人们在她的生命中来去匆匆。她和妈妈经常很长时期住在妈妈的车里,因为那些男人追求快乐,但不愿、不能承担那伴随而来的责任,就抛弃她们母女。
尽管受到很多伤害,但Sama的成长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她有一个很好的基督徒叔叔,对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自己是个有天赋的歌手,后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基督徒艺术家。尽管很多很出色的年轻男人喜欢她,但她拒绝与他们建立正式的关系,因为她内心深处抗拒男人。到30岁,她认为自己不会结婚,她对男人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排斥、又被吸引的情感。
然后她遇见了Marcelo。他人很好,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柏拉图式的。她在他身边感觉非常安全,而他对她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期待或者企图,这让她尤其高兴。
他邀请她周末去郊区他父母家里。那个家很简陋,但很温馨,充满爱的气氛,她在这里立刻感到很自在。晚上在餐桌边开心地聊了很时间后,Marcelo的父母回房间休息了。已经很晚了。
主卧室在客厅的尽头,Sama要去浴室得穿过客厅。她路过主卧室,看见Marcelo的父母在床边跪着祷告。Sama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她从未见过父亲跪下来祷告。她听着这个男人与上帝交谈时的真诚和亲密感,惊讶变成震惊。房间里有一种奇妙的权柄,这个男人是上帝的朋友,他与上帝的交流显示他们在生命中同工。
Sama想:”如果我结婚,我希望嫁给这样的男人。“回到自己的房间,她的想法从父亲转到儿子身上。她以前只是把Marcelo当成朋友,从未想过别的。但是现在,她平生第一次对丈夫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她突然发现Marcelo正好合适。他和他父亲是一样的人,她可以信任他。
道德权威是有吸引力的,如今,Sama和Marcelo结婚已经很多年,也很幸福。——《世界需要父亲》第77页
为什么突然关注这个课题,第一是因为我自己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没有父亲,我能够同理Sama内心在寻求配偶时的不安全感,但是正如故事中所讲,那样的不安全感并不是永久的,我们常常会通过身边的人,得到弥补性的祝福,比如故事中Sama的基督徒叔叔,那样的好男人在她生命中出现至少证明世界上的男人并不是妈妈所交往的逃避责任的坏男人。当你走出自己心中的某些误解后,在接触陌生男孩时才会更客观地去看待别人,比如Sama愿意打开自己的心,去Marcelo的家里玩,才有机会看到那个在床边跪着祷告的父亲,消除对男人这个群体的一些偏见,然后开始思考未来丈夫的样子,敞开自己,接受Marcelo,重新建立安全感。
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有很多种,Sama和我都属于在生活中缺少父亲的人,但是还有很多家庭是父亲在一起,但是父亲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比如父亲在家里立了很多规矩,却不能以身作则;或者父亲沉迷网络,忽视孩子;亦或者父亲不孝顺老人,抱怨,亦或者金钱至上的观念,全部都会对孩子产生烙印式的影响,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不愿意更新自己的观念,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婚姻或者下一代的抚养。
比如,立夏,我最近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女,30岁,在深圳做外贸,每月收入一两万,却只用几百块生活费,之前立夏爸爸以工厂亏损为名,一直问女儿要钱,出来工作两三年,往家里寄了十多万,现在立夏对交往男生非常排斥,因为原生家庭给到她很多伤害,母亲常常受到父亲的呵斥,她总是被忽略,父母亲从不表达言语或者口头上的爱,每次父女见面就是吵架,家也很难回了。
所以你看,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没有解决,其实很难进入深入的男女关系中,因为儿女对父亲和母亲的认识就是最初对两性的认识,这种原始的认识,在交往时可能带来对异性本能的误解。
这本书是基督徒背景的作者写的,所以很多资讯引用圣经中的一些经文来论证观点,有信仰背景的会体会得更深刻,我把第六章的内容中,自己关于道德权威的理解的思维导图 做出来。
一个具备道德权威的父亲服从督责,这样的服从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亲绝不是要证明他总是对的,而是证明他真诚地想做正确的事。
比如作者举例,
在家务上接受妻子的权威;
在保守性纯洁方面接受儿子的督责;
在对待妻子的态度上接受女儿的督责;
最后以家庭管教十原则结束这次的分享:
1、了解孩子的世界
2、了解不同的性情
3、与孩子保持情感连接
4、只有确实必要时才说”不“
5、管教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孩子对立面
6、永远不要在盛怒之下管教
7、只针对悖逆、不道德进行管教,且作为安全预防措施
不应该对孩子的无知、疲劳和错误进行管教。
8、总是给与两次警告
9、下午5—8点之间一定要非常忍耐
10、在管教惩罚后一定要交流
我是caro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