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聪明这个词可能并不完全恰当。聪明在新华字典中的含义是三个字“智力强”。
智力可以根据一个人智商的测定判断,但我在此要说的是一个人感受自己感受和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以及做出相应动作的过程
例如当一个孩子看到他的亲人被呛到就赶紧走过去给他拍背缓解,这就是感到他人感受的能力,当他听到大人的话语中的言外之意时,能立即表现出相应的表情状态。例如大人说一个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她不完全信服而作出不情愿,不开心的表情,这就是感受自己感受的能力。
我相信这两种感受能力孩子与生俱来,只不过由于后天成长中大人的不耐心和忽视而逐渐减弱。比如,当孩子表达想要什么或想去哪里玩时,大人就说那个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简单一句“有什么…”就把孩子的好奇之心和美美的本可以很轻松达成的愿望之花掐灭在萌芽中,以后他对这种东西或这个地方虽有向往之意但已然是被压抑了的.这就是葬送了孩子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正确的引导是当想要某个东西时,能满足地尽量满足,孩子所见之物想要之物绝大部分不会超过你的日常所见,无非是吃的、玩的和穿的等几类,实在满足不了的也不能找个理由随便搪塞,要据实相告真正原因,比如说妈妈没有带够钱,不够支付这个东西的价格,等下次来买。当然下次必须兑现承诺,不能欺骗孩子。同时给孩子买东西也要注意在合理的价格区间,不能超出自己支付能力范围而超前消费,让孩子知道钱的来历和正当用途,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当然最重要的点还在于你要做一个榜样家长。首先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充分尊重他,比如看到一个孩子摔倒了哇哇大哭,很多人会说让他自己爬起来,锻炼他的独立能力,我想这种做法是在漠视孩子的求助。正确的行动是去扶起来抱抱,并问问摔到哪儿了吗,并赶紧边说安慰(认同他痛的感受边揉搓他的痛处。这样他才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之爱并从中学习以后去善待别人。别小看这些细微的日常点滴,孩子的观察感受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缓缓生长起来的。这是他日后行事的重要起点和基石。社会之中往往缺这种人与人的温柔善良之情,如果你的孩子做到善良纯真对待别人,那他身边的朋友将来大概率也不会对他太差,要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是礼尚往来的。你对我好,我也会让你开心。
所以想要孩子变聪明要先让他去充分感受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别人的感受,让孩子的感受能力向善向美的方向出发,让自己内心富养,以后才能生活得富足,内心安定。这样的孩子从小也能在不同环境中找到安全感而不惧怕新环境而从容适应。
这点也可从入幼儿园孩子的初期表现看出,内心充满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一定是家长平时的关爱给的)的孩子能够放下对陌生人的惧怕,并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因为他知道这个新环境有不同的地方,他也愿意去感受,探索未知,来丰富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一个正向的感受循环过程。
总之让孩子变聪明的方式是让他去感受他想感受的事物与人。从而让他向内生长。某日他的表现也将不负所望一切静待开花结果,让时间见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