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的交互
/ 文:@峰哥何峰 /
今天跟【简单心理】产品的同事聊起人机互动的趋势,不禁回想起我使用电脑以来,人机交互的变迁。
最早的DOS,UNIX 文本界面就不多说了。九五年的时候我开始有机会上网,当时只能够在学校机房。虽然已经是20年前,我印象中当时的网页和现在好像在互动上也没有本质的不同。
网页的出现前后的确是个鲜明的分水岭。网页之前,查邮件还会用什么 pine 之类的软件。当时人机互动的主要形式是本地的应用。要用一个软件先要通过软盘、光盘考来安装文件,在本地电脑安装,在本地电脑使用。
然后网页出现。很快就有了 hotmail。当时搞明白原来什么人都可以注册自己的邮箱,感觉真是件神奇的事情。而 hotmail 的界面,依稀想来其实跟现在的 gmail,yahoo mail 等也没有本质的不同。界面背后的技术我想20年来应该是有天壤之别了,产品的很多细节,响应速度,搜索便捷等,当然都有很大改进。但是如果给 20 年前的我一个 gmail 账户,当时的我应该操作起来没有任何困难。

90年代末的搜索引擎,和现在的 google 也没有什么大差别。好消息是可能当时人们就已经搞明白网页上的用户互动应该是怎么样子。坏消息则是我们 20 年来在网页互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创新。或许网页并不是一个很负责的媒介,不到一代产品经理就已经修通?
这20年中到的确有一个交互上的革新,那就是智能手机,或者说,其实就是 iPhone。

iPhone 之前的手机,大致是这个样子

iPhone 带来了诸多改观哈,首屈一指就是触摸屏。但有趣的是,iPhone 带来的用户互动反倒有点像 95年代前 PC 上的用户体验。要使用某个APP,需要先到 app store 去找到,下载安装。每次使用的时候要在桌面找到这个应用。
iPhone 出现在 2007年,差不多正好是1995年到2015年的中点。从 iPhone 出现到现在已经又是 10年了。可能是 iPhone 出来时候已经足够完美,2007年所提供的人机交互体验到现在并没什么变化。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的话,猛然给你一个 iPhone,估计你都看不出是哪年出的。是否到时候该有一个新的人机互动形式出现?
我非常不严谨的问了问办公室的同事和豆瓣友邻,并且参考我自己的使用体验。现在似乎仍然是网页、APP 各占半壁江山。上豆瓣、知乎,我仍然会用 desktop 网页(可能是因为在手机上写日志或者回答问题实在是不厌其烦);购物则是网页、APP 都会使用(某东,说你那);地图、打车、聊天就全在APP 端了。
曾经一度觉得微信服务号似乎会是下一个集成各个衣食住行服务行业的端口,但似乎并没有发生?

目前对未来交互的方向,似乎都聚焦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如 iPhone siri,微软娜娜,Amazon 出了个 Echo:

此外还有各种可穿戴设备的思路。可穿戴设备这个思路从我上大学开始就每隔一段时间热闹一阵子。
不管未来的人机互动形式是如何,我希望10年之后,我们不会还是打开一个浏览器输入网址,或者在手机上一屏一屏的找那个APP。
======
在简单心理,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www.jiandanxinli.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