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山野
来源 | 她刊(ID:iiiher)
(最海口对原文略有删改)
1
最近,一名丈夫在朋友圈公然“诉苦”。
因为什么?
996工作压力大?
身体抱恙力不从心?
房贷车贷让自己喘不过气?
都不是。
而是——
他动手打了怀孕五个月的妻子,更让人觉得毁三观的是他动完手还发了朋友圈,一幅“受委屈”的模样。
图片来源:@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
总结了一下这条朋友圈的重点:
自己借网贷,连累老婆被催债。怀孕期间本就缺乏安全感,难免随口抱怨了几句。
结果自己“十分注重睡眠质量”,就动手把老婆打骨折了。
因为怀孕,不能拍片,也不能吃止疼药。处于孕期的妻子只能强忍着疼痛,可想而知她得多么痛苦和绝望。
可渣男怎么做的呢?
嘴上说着后悔,下一秒又因为生孩子的费用问题,动手打了躺在病床上的妻子。
全程没有一丝愧疚和自责,只用一副受害者的姿态抱怨着:
“自己想离婚了。”
图片来源:@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
动手作恶的人,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更不会在乎妻子的感受。他们甚至会不计后果地谩骂殴打,关键是——
他们会认为自己没错,错在对方。
区区一条朋友圈,就释放了如此多的信息量,也让人们坚信了:
家暴,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2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微博上有一个视频也被广泛转发了。
视频中,一名女子正在给手机找好位置准备录像。
她似乎能察觉到即将发生什么。
果不其然,几秒之后一名男子发疯般冲进房间,对该女子一顿拳打脚踢。
他的每一次殴打似乎都能击中要害,下手之狠,毫不留情。
视频来源:新京报
更可怕的是,当时两个人的孩子就在现场。
也就是说,家暴男丝毫不考虑这件事会给孩子的童年造成什么阴影,更不会顾及到妻子的尊严。
为了不让丈夫伤到孩子,妻子无数次将身体隔在两个人之间。
哪怕她也很疼,哪怕她也很恐惧,却在孩子面前为母则刚,保护着自己的骨肉不受牵连。
就这样,家暴男的辱骂声,妻子无助的喊叫声,孩子央求般的哭声混杂交织,向我们赤裸裸地展示了家暴的残酷图景。
一方肆无忌惮,毫不留情,真的下了狠手。
一方默默承受,无力反击,强烈的无助感。
真实到令人发指。
图 | 图虫创意
据了解,当天丈夫在房间睡觉,因为天气热便开着风扇。
妻子为了给孩子煮粥,怕电压不够就把风扇关了。
被热醒的丈夫气急败坏,没说几句便动手打她。
在家暴男的世界里,任何微乎其微的小事都可以作为他家暴的理由。
好在这个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警方也第一时间刑拘了男方。
可大快人心的背后,又有多少女性的生活仍被阴霾笼罩,敢怒而不敢言呢?
3
据统计:
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
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
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
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1%。
或许很多人会想:
既然是受害者,为何沉默?
既然家暴了,为何不离婚?
为什么不解决问题,而是如鸵鸟般逃避?
这些何不食肉糜的质疑声,对家暴受害者往往也造成了二次伤害。
图 | pixabay
首先,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
他人的非议和舆论的杀伤力往往可以让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很多家暴受害者,往往听过亲友的一些“劝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也有责任的!”
“他只是偶尔这样,平时对你也挺好的。”
“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做到感同身受。
他们无法理解你的举步维艰,更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给你勇气和力量。
于是,当一方势单力薄,且孤立无援时。
另一方便可以变本加厉,无所顾忌。
图 | 图虫创意
就像几年前被曝光家暴妻子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
家暴丑闻并没有让他声名狼藉,反而让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他依旧有许多拥戴者,在他演讲授课的现场,你甚至能感受到这些人三观的丧心病狂。
在GQ报道的文章《家暴之后,李阳依旧疯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李阳:“有人问我,你把你老婆打一顿,对孩子有影响吗?”
“没有!”台下坐着100多个身穿红色T恤的学员。
李阳接着说,“没什么影响。三个姐妹打不打架?经常打呀,我跟她妈打一架又怎么样?家里打一架正常啊,说李阳老师家暴。你爸你妈打过没有?”
“都打过嘛。为啥没人报道啊?你没名气嘛。”
全场响起掌声。
在他眼中,对妻子动手是“人之常情”。
而在他的学员眼中,家暴丑闻可以被美化成成名的烦恼。
因为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同时有着强大的经济能力兜底,才可以让李阳如此“大言不惭”地说:
“就算我打老婆,我依旧是个好老师。”
“我打老婆的事,我有没有羞耻感?脸红不红?一点都不红,为什么?正常的。”
全场又是掌声。
学员对霸凌者财富和名利的谄媚,就这样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没有人会去同情那个遭受家暴多年的妻子,大家都沦为了一笑而过的看客。
4
TED有一个演讲——《为什么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
很多人会常识性地以为:
无法逃离家暴的女性是没有经济能力的。
可现实往往是——无论是家暴者还是受害者,都可能有出色的经济能力,卓越的学历和工作。
家暴的普遍性,早就超越了学历、职业、经济能力的框架。
摩根·斯坦纳的TED演讲
美国作家摩根·斯坦纳曾在TED演讲中,讲述了那些家暴者的“套路”。
任何家暴的第一步都是要引诱并吸引受害者。斯坦纳的伴侣在华尔街一家知名的银行工作,他们的交往一开始便以信任为基础。
斯坦纳在演讲中说,康纳总是透过倾诉创造出一种彼此信任的神奇氛围。
再加上常春藤盟校毕业、华尔街工作等优秀的身份,斯坦纳完全看不出康纳身上有一点暴力或者控制欲的预兆。
家暴的第二步是要孤立受害者。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康纳告诉斯坦纳说,他辞掉了梦寐以求的工作,要与斯坦纳在新的城市里共度余生。
第三步就是引入暴力威胁。在婚礼前五天,康纳第一次殴打了斯坦纳,但斯坦纳为了爱情仍然选择嫁给了他。
噩梦并没有因为妥协而终结,在斯坦纳与康纳两年半的婚姻生活中,每周都会被打一到两次。
而在去年轰轰烈烈的蒋劲夫家暴丑闻中,也不难见到这些套路。
中浦悠花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
自己认识蒋劲夫之初并不知道他是有名艺人,两人相恋后,也一直秉持着以结婚为前提交往,传双方已经见过家长。这是第一步。
而在中浦悠花和蒋劲夫同居之后,女方手机上所有家人和朋友的通讯方式全部被蒋劲夫删除,女方无法和家人朋友取得联系,彻底被“孤立”了。
最后便是暴力的引入。
一开始暴力行为并不严重,顶多“敲一下”,并且会道歉,但之后暴力升级,且成了“家常便饭”。
很多第一次经历家暴的人,根本不敢相信这一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同时,家暴者也会表现出绝对的悔改之意。于是在这种看似真诚的道歉下,女方往往会选择心软原谅。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现实层面的顾虑。
感情,孩子,经济利益......
人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在这些现实的羁绊下无法及时止损。
可受害方的妥协和原谅,并没有换来施暴者的幡然醒悟。
于是他们会变本加厉,肆意妄为。
涂磊说过一句话:
“家庭暴力为什么会循环?那是因为家庭暴力起了作用。
男人觉得动手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女方在拳头下面退缩了,于是才会觉得在某种情况下,暴力是有效果的。”
(摄影@Lunas Azules)
虐待,只能活在沉默中。
而我们能做的,便是需要心头一个“勇”字。
打破沉默。
只有让沉默尖叫,才能停止家庭暴力。
就像那位将家暴视频录制,并上传网络的妻子。
就像越来越多人知道,家暴之后要报警或求助妇联,然后整理笔录、受伤照片、诊断证明。
这些,都将成为保护你、捍卫你生命的最有利的武器。
正因看过太多赤裸裸的案例,才意识到身为旁观者的我们应施以援手,给她们勇气和力量。
而非冷嘲热讽,无动于衷。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弱者,若想为自己的权利抗争,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
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
这种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文献来源:
《新京报》
《GQ报道丨家暴之后,李阳依旧疯狂》
电视剧《爱上你治愈我》
网易公开课《TED:为什么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
《反家庭暴力法》
《大家》
- End -
来源:她刊、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国、网络
责编:赵坤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