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个人探索系列的第3篇。计划写几篇文章如实的分享自己在个人探索过程中的困惑体验和收获。计划每一篇分享,背后都找朋友深度交流。本期的深度交流,见下面语音剪辑和喜马拉雅。
区分感受下的行动和感受本身。
区分doing和being的成长
(引用或图片)
探索始于足下?
三年之前我开始做深度个人探索的时候,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在学习和技术上那么爱交流的一个人,在其他方面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了一个不喜欢表达的人。表达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坏的词,引人注目。

(矮一点?)
在这个题目上我想了好久没有答案,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可以换一个视角看。
(中星微的本子)
我2005年开始了第15年记录工作日志(链接)的技术学习和成长;我2011年给同事们做8小时的CPU体结构培训;我在2013年和同事们分享开源软件思想就像一个河流,河流两侧产生了大量优秀开源软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可以在2019年上线13小时的技术线上课程。事后想一想,这个周期太长,我完全没有想到输出会有这样的作用。

我2017年开始没事画一画东西,可是画的东西自己经常不满意。我2019年去临摹大师的画,有时候会陷于某几笔的颜色搭配,有时候又能感受到流动的感觉。今天我看我的相册,我突然发现,我现在已经画了77幅自己的涂鸦。77幅画儿画出我自己内心的变化。

我突然意识到表达是我个人探索中重要的一步。
还记得去年参加教练工作坊的时候,有学员去寻找那一缕阳光。有学员躺在地上感受大地支撑她。有学员对着空空的椅子对父亲说出自己之前不敢说的话。我有时候会感动,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动。

有段时间我发现我有了更丰富的感受力,我能够去回忆某一刻心脏的感受,把感受想象为画面。我能够在跑步的时候感觉自己在飞。你知道吗?感觉良好。

后来找luo做教练的时候,luo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的这些感受,到底是真实的感受,还是头脑加工出的感受?听到这个问题,我当时有点打人的冲动。
观察

找frank确认是否可以使用?
静下心回忆,有一些我的涂鸦,确实是出于自己想象的感觉。于是我更多的观察自己真实的感受。我发现我可以观察自己,一天经历了什么会选择晚睡。我可以观察自己,情绪低落时都发生了什么?
(过渡太快)
当我在观察一个东西原本的样子,其实我就在探索这个东西。当我观察自己原本的样子,我也在探索自己。不加批判的探索自己。
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可以趴地上看一看自己为什么摔倒。 by 李源
接纳 Being
很早之前看过自我接纳这个词。我特别希望我文章能够收尾到,我终于能够自我接纳了。可是,我发现我做不到。
我之前以为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知道更多东西,能做更多的,就算是个人成长。后来我认为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是体验,需要有深度的体验。
当我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该体验什么。结合最近我自己的经历和朋友的交流,我突然发现最重要的体验就是being。我没有任何目的,没有对任何结果的期待,就是在此时此刻,观察自己,体验当下所体验的。把目光呈作为doing的成长切换为being的成长。
不管是我13小时技术课程中我自己的逻辑的组织。还是我涂鸦中自己内心的呈现。这些都是我观察自己的材料。成长仍然是目标,目标已经变成了每一个当下的being。期待与你下次相见。
下面的音频是我的第1期播客。从中你可以看到我对自己的观察,我们聊到从doing到being的成长,我觉得什么东西是好东西。你有哪些对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呢?欢迎给我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