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宋大志……e…...错了,是《大宋少年志》完结的第N天,今天来说说剧中一个神奇的存在“枢密院”,因为好奇,所以去找了相关资料,秉承着我大华夏优良传统,有好东西怎么能独享嘞,所以今儿个就把它贴出来,不是考究,只涨姿势【手动狗头】
好了,以下才是正经的料。
宋大志背景设定在北宋,剧中提到的枢密院制度沿用自五代,乃是当时最高的军事机构,职权范围之大
“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于枢密院”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戍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枢密院官吏设置
枢密院的正长官为枢密使和知院事;副长官为同知院事、枢密副使、签书院事等。由于宋初官无定制,所以往往有枢密使则置副使,有知院事,则置同知院事。
在枢密院正副长官之下,设有都承旨、副都承旨,负责枢密院的内部事务,此外还设有编修官,负责有关兵书和军事条例的编纂工作,不过,它是随事设置,并无定员。
枢密院下设机构
枢密院下设机构称为“房”,宋初有兵、吏、户、礼四房;神宗改制后,“凡房十有二”,即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
各房的职权,大都与其名称相对应。如:北面房,掌管河北、河东路官兵,及北部边防事务;民兵房,掌管三路保甲、弓箭手等等。
但也有的房,其职权范围比其名称所体现的宽泛一些,如“教习房”,除掌管京畿和诸路军的教习外,还管理“封桩阙额请给,催督驿递及湖南路边防”。
枢密院的地位
枢密院并不直接统率军队,但在中央政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宋初,皇帝直接统辖的中央机构有中书省、三司等六个部门,而枢密院的地位与中书省并驾齐驱,高于其他各个部门,“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枢密院的长官(包括使、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签书院事)与副相(即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共为“执政”。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执政统称为“宰执”,是宋朝最高的行政长官。
同时,枢密院的大事都要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院分别朝奏,使枢密院称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一个军事机关。
枢密院长官任用-重文轻武
宋朝既设有兵部,又置枢密院,而枢密院的权力又甚重,于是使兵部“名存实亡”。
此外,枢密院的长官,重视任用文臣,偶尔任用武臣,往往会遭到非议,说这会引起“四方轻朝廷”。
例如,在枢密院里原来没设同签书院事一职,英宗时才开始任郭逵担当这一新职,为什么本有签书院事职务空着而另设同签书院事呢?除了郭逵资历浅以外,主要因为他是武臣,如果任命他为签书院事,就有可能升为枢密院事或副使,就会出现“武臣权预国政”的情形。
不仅枢密院长官要任用文臣,连其下属如都承旨,也是“文武互用”,甚至编修《经武要略》这样的具体工作,也认为“岂可令武臣提举?”,这说明,宋朝实行的枢密院掌兵制度,是贯彻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思想原则。
资料来源:《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二卷:北宋辽夏军事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