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窗户,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看见更美的人生。
眼睛是我们沟通外界非常重要的器官,但在时间的冲刷下,眼睛会随时光逐步老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明亮和通透,像是在原本的模样上盖上了一层霜。
目光短浅,就会迷失方向,眼界直接决定了人的眼界和思维格局。最终导致问题的出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7660/a57bff90147ec222.jpg)
三国时期,刘备打东吴,只顾兄弟情义,忽视自己是一国之主,最终导致火烧连营大败而归。
当然,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杀关羽,夺荆州,也是一样。吴蜀交兵,不但损害了双方联盟,两国国力都有损伤,直接导致后来两国被北方魏晋统一。
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披荆斩棘,一路雄风,崇祯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可是李自成入京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顾眼前安乐生活,没有长远统治的周密安排,不协调好内部利益,更不提防外部强敌。最终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八旗兵涌入,李自成兵败被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7660/091940f7d8ce29af.jpg)
看看这些人,虽然有着一股作气,却缺少了长远的计划,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从。
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最终总是会失败的,这就是目光短浅的下场。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关目光短浅这类故事多如牛毛。
说了这么多,那该如何调整心态,调整已有的眼光?如何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7660/eadce78cefa74968.jpg)
首先,得要有开放的心态。不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一下,尝试下别人的观念,不要闭门造车,固执己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其次,要多读书,也可以多看纪录片。这些都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补充和完善你所不知道的东西,让你了解更广泛的世界。
此外,还要多交流。与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7660/5499c310ed7123bb.jpg)
眼睛近视模糊了我们会想方设法把它“点亮”,而心中的目光短浅了,则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有胸怀世界的胸襟,放野千里的豪迈。
一只井底之蛙是非常可悲的,最怕的就是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却甘于平庸,然而把平庸当做平凡。
目光短浅,见解就会浅薄,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淡然无存。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得到一时的蝇头小利,只有目光放得长远,才能笑到最后。
当然,把时光线拉长,并非让你贪图安逸,而是要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就写作这件事而言,不要纠结于文章断更这个问题,偶尔断更或许有更多的发现,既然写作如同每天吃饭一般平常,那一餐不吃也不至于饿坏,总该把时间线拉长,只有厚积薄发,开拓进取,才能够收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