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间规划局》所设定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25岁(容貌也在25岁后停止衰老,这个脑洞让人稀饭)。在25岁之后,每个人的时间只有24小时(每个人在25岁生日当天,左手臂上开始出现计时器)。衣食住行玩所有生活消费,需要用时间支付,人们用工作换取时间。
二十八岁的男主角威尔,凭借在矿井做苦力和不断兼职,多活了三年,还帮助身体多病的母亲维持了生命。在这个看似理想的世界里,威尔周围大多数的人与他一样,即便拼尽全力工作,依然时常处于生死边缘。
某天,在酒吧,威尔从劫匪手下救下一个人,那人在死前赠送了威尔116年时间。又惊又喜的威尔送给好友波莱尔10年。待威尔想起去给母亲惊喜时,时间耗尽的母亲死在威尔的怀中。
时间的富有使威尔再也无需工作,威尔打车闯进了另一个时区(富人区)。生活这里的人,时间多到无需劳动却能长命百岁,有的甚至永生。这一发现让威尔为之震惊和愤怒,在与银行家赌博时,威尔赢来一千年时间,同时也引来了银行家女儿的好奇。
威尔突然暴增的时间,受到了时间守护者的怀疑,跟踪而来的时间守护者收缴了威尔的时间,只给威尔两个小时留作审问。威尔抓住银行家女儿为人质,开始了逃亡。
逃亡的经历,促使银行家的女儿与威尔联手,以抢银行接济穷人的方式,开始反抗社会的不公平。最后,在这对猛男靓女手持冲锋枪,扫开银行大门,把时间储存卡装进口袋,和银行系统不断崩坏的镜头转换中,影片全剧终。
艺术是载体,艺术也是见仁见智。《时间规划局》以科幻的艺术形式,传达着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揭露着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贫富差距以及系列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共鸣。
影片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波莱尔的形象,波莱尔在得到威尔馈赠的十年时间后,一如既往去酒吧买醉。等威尔逃亡去找波莱尔续命时,波莱尔已酗酒而亡,死的时候,还有九年时间,而孩子尚在襁褓之中。关于波莱尔的镜头,先后加在一起不足一分钟,编剧的用意即刻被我捕捉,波莱尔之类的穷人,不值得同情与帮助。
当下,全民小康计划已有几年,国家出资,千千万公职人员出力,深入底层扶贫。政策帮扶下,造福了很多因病致贫的家庭。但部分好逸恶劳的人,借政策之名,刁难帮扶干部,为自己争夺帮扶财物。然后将投资脱贫用的帮付款挪作生活消费,更有甚者,把帮付款用作赌资。这些被扶贫政策纵容出来的荒诞世象,自然让人怀疑其意义。
剧中银行家说,穷人拿到巨额财富会拖垮现有体制。细想一下似乎不无道理,如果好吃懒做的穷人与吃苦耐劳的人所得相同,谁还去费力巴哈劳作,社会如何发展进步。
鲁迅先生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我以为《时光规划局》中植入波莱尔的意图,应该与鲁迅思想相似:精神上的穷人,不值得帮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