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近读书的小收获:
当我跟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话的时候,如果我的话语表现出狂妄、威胁、攻击、嘲笑、谩骂等情绪的时候,这场对话就很容易引起纷争,进而导致双方不快的结束。
我反省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种种经历,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的言语太狂妄,或者是给对方造成压力。这种场景下,我的对话无法继续进行,对方也一般不会表达后续要表达的内容。
目前,我读过的书中有三本涉及到我以上的收获:《第五项修炼》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内容提到了组织者如何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团队的对话有效地开展;李笑来老师在群体管理的规则中说,“在群里可以争论,但不可以争吵”,这项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群内的交流效率和关注点;《关键对话》中,作者通过各种实例说明了我们对话失败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个朋友跟我讲过她身边的一件事:她单位有个新同事喜欢问问题。我朋友的观念是先自己思考,再去百度寻找答案,实在找不到再请教别人。所以尽管她回复到,"我现在在忙,你先等会",但是她能够看出新同事还是有点情绪的。后来她试着去掉自己消极的情绪,稍微调整了下语气,并运用了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的神句:你觉得呢?这就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新同事很自然地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同时也跟她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朋友这些基础上给出好的建议。
回想我跟对象相处时的谈话,我意识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我跟她在一起时,我的思想太过于随意,很多过分的玩笑脱口而出;其次,有几次我们坐下来交流的时候,我因为一个错误的选择(比如傲慢、蔑视等),就会给她咄咄逼人的感觉,这都是让对话无法持续的形式。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其实自己有很多种选择的。
当我们面对对方发出这种消极情绪的对话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是立马予以消极地回应,然后相互停止继续表达真实的想法?还是选择让自己做出时间上的拖延(大约5-10秒),让自己回想起这场对话我们要达到的目的,然后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思考对方的言语,进而让谈话继续进行呢?小小的选择,却是大大的改变。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都可以好好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