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圣心源》精要(77)

《四圣心源》精要(77)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7-24 14:46 被阅读0次

    《四圣心源》精要(77)

                    黄岐之

                “咳嗽根原”

[摘录1]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

[意义]咳嗽是肺胃之病。胃土右转,肺金顺下(肺随胃降),雾气降洒(肺气肃降),津液流通,是以(因此)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因此)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瘀阻),故痰涎淫生(过度而生),呼吸壅碍(阻碍不顺),则咳嗽发作。其多作(经常发生)于秋冬(之时)是风寒外闭(外袭),里气愈郁之故。

[感悟] 咳嗽是肺胃之病。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瘀阻),故痰涎淫生(过度而生),呼吸壅碍(阻碍不顺),则咳嗽发作。

[摘录2]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

      《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意义]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是由于)阳明(燥金之气)之阳虚。太阴(湿土)以己土(脾)而生湿,阳明从庚金(大肠)而化燥。燥敌(胜)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胜)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是自然之理)。

      《素问·咳论》:其寒(外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寄居体内),则为肺咳。是(这个)咳嗽之证,由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感悟] 胃之所以不降,是由于阳明(燥金之气)之阳虚。太阴(湿土)以己土(脾)而生湿,阳明从庚金(大肠)而化燥。燥敌(胜)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胜)其燥,则脾陷而胃逆。咳嗽之证,由于胃逆而肺寒。

[摘录3]其燥热为嗽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则壅嗽生焉。然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

      缘足太阴之湿盛,则辛金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之燥盛,则戊土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究之,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悟先圣咳嗽之义,自得之矣。

[意义]其(由于)燥热为(作)嗽是金(肺)燥而火炎。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肺)化气于庚金(大肠)而不化气于湿土(脾)(肺燥,脾湿),(一)当胃逆胆升(逆,理应“胃随胆降”),刑以相火(三焦,少阳相火之气),则壅嗽生焉。然(然而)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原来)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以其(因此)火升而不降也。

      缘(因为)足太阴(脾)之湿盛,则辛金(肺)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大肠)之燥盛,则戊土(足阳明,胃)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究之(探究其原因),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原始)而热为委(末尾)。悟(明白)先圣咳嗽之义,自得之(自然获知)矣。

[感悟] 由于燥热为(作)嗽是金(肺)燥而火炎。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肺)化气于(来自)庚金(大肠)而不化气于湿土(脾)(肺燥,脾湿)。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三焦,少阳相火之气),则壅嗽生焉。然而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因此火升而不降。

      足太阴(脾)之湿盛,则辛金(肺)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大肠)之燥盛,则戊土(足阳明,胃)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其原因是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原始)而热为委(末尾),这是先圣咳嗽之义。

[摘录4与(注释)] 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半夏三钱  细辛三钱  五味一钱,研

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5]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热,而非脾肾湿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

      其甚者,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 

[意义]咳证缘(是由于)土(脾)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经络)阻碍,呼吸不得顺布(顺通)。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瘀阻),咳嗽必作(患)。其(如果)肺家或有上热,而非(不是)脾肾湿寒,不成(患)此(咳嗽)病。(这是)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变)也。

      其甚者(严重患者),则为齁喘(喘急而喉中痰鸣,鼻息气粗声高之症),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伤害或犯)金(肺),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

[感悟] 咳证是由于土(脾)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经络阻碍,呼吸不得顺通。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瘀阻,咳嗽必患。如果肺或有上热,不是脾肾湿寒,不会患咳嗽病。这是岐伯之论,仲景之法。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相关文章

  • 2022.6.16

    四圣心源-阴虚

  • 2022-06-06

    四圣心源卷二-厥阴风木

  • 2022-06-10

    四圣心源卷二阳明燥金

  • 2022-06-08

    2022.6.7四圣心源卷二 少阳相火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 再次理解“中气不败,则人不死”。2016年下半年,有一个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某个小女孩9...

  • 5.15四圣心源学习心得

    2022-05-15 5.15四圣心源学习心得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悉...

  • 学习四圣心源,这张表格必须熟记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中,有一张六气名目的表格,原图如下: 我们学习四圣心源,这张表格必须熟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

  • 《四圣心源》读法

    拟将此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读。建立一个有血有肉的分析模型,其中需有病脉证症于一体。 除理解升降的核心之外,另补五行...

  • 四圣心源节选

    大抵腑脉浮数,脏脉沉迟。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是也。盖阳外阴内,一定之理。 腑气内交,脏...

  • 四圣心源 卷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圣心源》精要(7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d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