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读到一则新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旧闻),深深刺痛了我的双眼。
标题很震撼“80后女子遭强奸被逼成婚再遭家庭暴力,内心仇恨杀子泄恨”。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1980年出生于四川广安华蓥市某乡村的吕春红,在父母安排下与张大海相亲,她虽然不满意,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勉强与对方来往。在一次一起吃饭的时候,张大海将她灌醉后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并使吕春红怀孕。最后,思想保守传统的吕春红,为了不丢吕家的脸,只好嫁给了张大海。婚后, 张大海渐渐露出了好吃懒做、嗜酒如命、赌博成性的本性,张大海经常在酒后对吕春红拳脚相加, 毒打吕春红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张大海因为赌博输了钱心情不好,回家后顺手拿起一个凳子向吕春红头部砸去,吕春红顿时鲜血直流,当场晕厥倒地……更恐怖的是,张大海为了不让自己的罪名传出家门,他竟然用铁链将吕春红锁在卧室床前,还整天不给她饭吃。 一天,张大海像往常一样将吕春红锁在卧室床前出去打麻将。吕春红对张大海恨之入骨,她决定要杀死张大海解脱自己。她弄断了铁链,手拿一把菜刀,准备出门,发现儿子在哭闹,最终他将对张大海的仇恨发泄在了儿子身上,砍死儿子逃往他乡。几年后,终被抓获归案。
人常说,虎毒不食子。对亲生儿子下手的罪犯无论从伦理和法律上说都是不可宽恕的。但从吕春红的个人遭遇来说,他又是值得同情的。我从来不以为”三纲五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糟粕,是捆住中国人的精神枷锁。封建社会讲的妇道、名声说到底就是毒害中国人的一剂毒药。
年轻人喜欢看电影,你有没有发现,外国电影中,如果恋人最终没有在一起,双方都会很快投入新的生活,重新开启一段新的感情。而中国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一直是被悲情的基调笼罩着,不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在失去对方后大多选择殉情。中国音乐中,我比较喜欢《梁祝》,梁祝就是这样悲情的爱情故事。祝英台被逼要嫁马文才,梁山伯忧郁而死,祝英台投坟自尽,双双化蝶而去,多么悲壮、多么泣美。这样的执着,常常让我们感动,但是,试想,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绑定在另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上,那即便不是悲剧,至少也是一个狭隘。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总是习惯于强迫性重复:失恋的人总是会迷上和前任相似的人、我们总是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处理事物、习惯于按步就班的生活。我们害怕选择、害怕创新、害怕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都不愿意偏离既定的模式,害怕因丧失预见性而使自己惶恐不安,只有熟悉才会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所以,尽管我们不满意当前的工作,可不敢去尝试新的机会,内心深处我们已经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使不好,仍要坚持。明明男女双方处不顺,可为了父母、为了面子、为了一些虚的东西而不愿意放弃。遇到一件事,即便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仍然要按照旧的方式去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愿意去尝试、去创新,抱着旧的观念、旧的思路、让固定型思维方式统治了我们的头脑。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人生的多种可能呢?
包括人和事,如果合是一种缘份,那么散同样也是一种缘份。许多人无法理解人生的多样性,是因为他们从开始就关上了通往不同道路的门。请宽容人生的多种可能,另一种选择也许会更加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