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章读后感-心灵的成长,永恒的旅途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章读后感-心灵的成长,永恒的旅途

作者: ZY南山忆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13:52 被阅读272次

自律是解决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

问题与痛苦总是接踵而来,人生的本质确实是痛苦,而活着的意义在于经历,经历痛苦,我们收获智慧,勇气,思想,同时促进我们心智的成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心灵的成长。然而自我们出生以来我们的天性就有懒惰的成分,习惯于规避和逃避痛苦的趋向,于是就有了虽已在年龄上达到成年的标准但在心理上始终没有长大的”成年人“。但问题总不会因为逃避就能自动消失,于是各种各样的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也是层出不穷,婚姻,家庭,事业方方面面都可能只是维持在表面的平静,酝踉着巨大的危机。

长久以来,我是一个早已认识到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却始终纠结于痛苦不能再自拔的人。从痛苦的困境中,我只汲取到抱怨,怨恨,无奈以及绝望。然而这些负面情绪并不能把我从痛苦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反而这些消极的情绪经过反复强化,让我愈加痛苦。在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寻求解决之道,不能任凭痛苦绑架我的时候,事情的转机终于开始出现。我开始艰难的斗争,与我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消极习惯斗争。我开始以另一种视角看待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觉察自己,寻求我的潜意识与意识的相处之道。海明威曾提出过著名的冰山理论,其实不仅适用于写作,更适用于我们的心。

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而自律意味着自尊,自爱,自立,能够自我照顾并承认自我价值。具体而言分为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四大方面。

推迟满足感,就像是小孩子想要玩具,父母不是立即满足他的需求,而是在他完成相应的任务或者挑战之后再满足他的愿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小孩子接受了传统意义上的”先苦后乐“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更好地处理痛苦与享受的次序,更好地成长。其实何止是小孩子,我们的一生都应该是不断解决问题,从问题中获得成长,满足所需的过程。但现实总是和理想相距甚远,很多父母的溺爱教育或者是老人的隔代教育,或者是其他不当的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并接受这样的道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青春期危机甚至青年危机乃至中年危机等等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一种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有些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道理,在读书阶段也是这么践行的,但一旦踏入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例如中国的大学阶段,成年人的职场阶段,问题就暴露无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苦尽甘来,变得骄奢淫逸,贪图人生的享乐,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自拔。这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其实从小父母给他们的教育就是有问题的,他们的苦只是限于得到人生的财富,名利之前的”苦“,从未涉及到整个人生意义上真正的痛苦,真正的收获。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人长大后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承担责任,这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虽然众所周知,但是真正能始终如一地践行这一道理的人却并不在多数。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我们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我们的天性趋向于逃避痛苦。其实勇敢地面对并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责任的内涵应该是可以无限扩张的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意味着放弃了自由。你的心灵因逃避而饱受折磨,你的逃避让你放弃了获得心灵自由与满足的权利,而这本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太习惯于逃避,太习惯于在问题出现后抱怨,乃至我们不自知自己的问题所在。以我的母亲为例,生活的不幸带走了她的快乐,她所能做的只有生气,愤怒,哀怨等一切负面情绪的强化。在我的弟弟的叛逆期到来时,她对此毫无准备。在她的认知里,她自己的事情已经足够让她烦恼了,弟弟怎么能不懂事一点,让她省点心呢?当然,我的弟弟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的母亲拥有更大的责任。她应该做的是认真地梳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法去处理她和我的弟弟之间的矛盾。但她却选择了逃避这个责任,她所能做的只是与弟弟进行无谓的争吵,在每次争吵后伤心难过,抱怨弟弟太不懂事,向我倾诉她的痛苦。看似这种逻辑完美得无懈可击,但是我的母亲从未想过去尝试了解我的弟弟内心的想法,去尝试理解他的想法,用合适的方法去帮助他成长。如果说我的母亲不关爱我们,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事实上我的母亲非常爱我们,但她的爱只限于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从未真正关心过我们的内心。有一次我尝试向她说起这个问题,她的反驳就是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她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窘迫已经让她分身乏术,她无力去关心我们到这种心灵的高度。这种逻辑依然是看似无懈可击,似乎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我的母亲用看似完美的理由掩盖了自己在逃避责任的现实,然而这种理由也只是让她更加痛苦,始终不自知是自己的逃避造就了这一切。

尊重事实,听起来有点像高中政治里的唯物主义,尽管众人皆知,亦是知易行难。尤其是年龄越大,越容易固执己见。他们宁愿把自己困在自己创造的小圈子里,也不愿走出去迎接外界变化带来的挑战。正是因为太多的人习惯于固步自封,所以那些敢于挑战自我,跨越年龄,地域,观念限制,以开放的思想去成长的人更加难能可贵。在这里,我特别想指出的是,受教育与成长包容的思维心态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中国的教育更倾向于知识的教育,其实对于人格心灵的教育是远远不足的。我的心理老师就曾在课堂上提起,即使是满腹才华,精通科学知识的人也是可能犯一些很常见很可笑的错误的。因为很多科学知识是研究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却没有涉及到人与世界的联系,人自身的问题。所以这些很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很有可能像无知的小孩子,对问题不知所措,不能很好地尊重事实。从这个角度而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应该是截然对立的,新的科学发展方向应该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我们每个人不仅要了解世界,更要了解我们自己。

平衡,听起来有点像古人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更像是一个开放流动的反馈系统。在前面我们提到了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要做到这些,建立一个平衡的系统,适应外界变化,调整自我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包括放弃自我,即不好的自我,为新的自我腾出空间;又包括肯定自我,即好的自我,保持稳定。在这样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获得新生,不断成长,让自己的心智越来越成熟。

最后,关于人生的痛苦,只有敢于面对痛苦,去解决痛苦才能获得成长,收获真正的快乐,这是否又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痛苦和问题总是接踵而来的相矛盾呢?如果解决了一个问题后依然是面临源源不断的痛苦和问题,那么这和直接逃避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又有什么区别呢?从某种角度,快乐并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它的存在价值是由痛苦的存在所彰显的。正所谓没有黑,何来白,没有痛苦,也就体会不到快乐的意义所在。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收获的都不仅仅是暂时的感官意义上的快乐,更多的是成熟,是新生,是我们解决新的问题的积淀。虽然问题出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好受,但身而为人,克服自身的惰性,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而逃避带来的痛苦更像是被关在一个封闭的密室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氧气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窒息而死。很多患有抑郁症,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甚至选择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的人,就是无法承受生命之重,被自己的逃避折磨至死的人。正如荣格所说,神经官能症,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完全完整。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以上是在阅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一些个人感悟,观点难免存在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关于第二章的爱这个话题的感悟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里会详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有人走的路》第一章读后感-心灵的成长,永恒的旅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f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