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戈夫曼“拟剧论”的两点思考

关于戈夫曼“拟剧论”的两点思考

作者: 景苑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3:15 被阅读311次

            学社会学的学生对于社会学理论的诸多流派中最熟悉的莫过于符号互动论了吧?

          符号互动论的大家——戈夫曼,他的大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借鉴舞台演出的“前台”、“后台”、“剧组”、“印象管理”等将微观社会的互动何以成为可能进行了很生动的讲解。

            但是,在阅读完概念后还有两个问题米德的拟剧论没有完全解释清楚,第一个是作为演员的我们从“前台”到“后台”的转换何以成为可能;第二个是我们在解释互动的时候或许将拟剧论用烂掉了,但是我们在真实社会中的互动是否真的如拟剧论那样深信不疑,也就是说阅读过《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的你,在之后的实际互动中,你是否真的比照拟剧论观点进行个人的印象管理?

        第一个问题从“前台”到“后台”的转换何以成为可能,戈夫曼用了一个核心的词“印象管理”来进行前台表演的管理,将大家对公共前台所认可的角色进行表演,但是后台作为私密空间并不会有观众的观看,真实的“本我”并没有大众的“期望”,后台的你就如“薛定谔的猫”一样是多种状态的叠加,存在多种可能,于是在公众看不到的你的区域里,你或许慵懒癫狂、或许正襟危坐无异于前台,谁都不知道后台的你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对于真实的你,不知道拟剧论的你,有没有意识到“前台”迁移到“后台”的你有没有发现“自我”的改变?

            答案肯定是变了。戈夫曼以前后台给了我们以边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明这种变化如何可能的,那如何去判定这种可能性,这就要引出互动论另一位社会学大家——乔治.米德,他写了一本著作叫《心智、自我与社会》,论述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概化他人阶段”,正是在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的概念,不过,可以看出“自我”概念的出现还是经过理解社会中“一般他人”的角色而产生,所以“前台”“后台”的转换成为可能是后台的自我的形成同样受到自我概念的控制,后台的你同样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像。

            只不过,“前台”和“后台”之间产生了边界,印象管理中“前台”更具有表演特征,而“后台”更加放松,这也是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告诉你的。

            而你觉得你的生活就要一个舞台一样,不管你是在“前台”和“后台”的自然呈现或者是阅读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亦或者本篇文章让你觉得你的生活是在演戏,这里都是受到了“自我”概念的影响。而第二个问题更像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思考不够,就做一个简单的论述,或许道理大家都懂。

          第二个问题换成更简单的表述是日常生活的我们的自然呈现与拟剧论是什么关系?  如果没有拟剧论,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是自然呈现的。而知道了拟剧论后,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就被人为所干预,不是自然的呈现?再简化为日常中的生活方式为客观存在,拟剧论为能动的意识,意识便为能动的意识反映,而意识反作用于客观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戈夫曼“拟剧论”的两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go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