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和那些动物们

我和那些动物们

作者: 小西的流水账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9:25 被阅读0次

            细碎生活中,日历继续向前翻着。

            春分已过,清明未至,季节里的景色已经美得不像话了。树木闪耀出别样的绿,那么新鲜明亮,常让我发出孩子般的惊叹。花儿争相登场,紫黄粉白,深红浅红。这样热闹的春天,是不能不加入其中的啊,哪怕是戴着口罩。

            公园里,久违的草木,久违的人们,还有比主人更激动的狗们,欢欣雀跃地冲在前头。主人或呼唤着,或嗔怪着,偶尔会停下来,狗们便乖乖地掉头跑了回来,在脚边歉意又性急地催促着。在这万物生长的春天,人和动物,都是精神抖擞的。

            我喜欢看见这样的画面。人和动物的温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而因为这种情感的脱离社会性,更显得格外简单,高级。

            于是漫想,人和当宠物的动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也许,是各取所需互相取悦的关系?也许,是互不迁就又互相迁就的关系?也许,是互为主人互相支配的关系?总之,是复杂的关系吧。对于这种复杂又和谐的关系,因为自己的不能够建立,我一向是羡慕的,并因此检视着自己。

            打小,我对动物们都是拒绝的,躲避的,害怕的。养过鱼,仅仅是因为那个位置需要一个鱼缸,而历经十年的反复失败后也终于放弃而成了书柜。养过仓鼠,养过小白兔,是应孩子的要求,但因为内心深处的拒绝,使得对它们的养育最终都失于潦草,敷衍,和短暂。

            那么,这样的拒绝从何而来?我开始努力回忆我与动物的关系及源头。

            在无数小说电影的描述里,动物们都是聪明又可爱的,特别是狗的忠诚常被人称道。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动物的形象与王朔那部著名的小说名《动物凶猛》,却是贴合。

            动物凶猛。假想中的恶猫。从能看懂小人书开始,猫便成为我所害怕的。神话故事《马兰花》里,有一只又凶残又狡猾又贪婪的老猫。老猫又黑又大,策划阴谋时骨碌骨碌的眼珠,阴谋得逞时的狂笑嘴脸,让人害怕又厌恶。那种形象一旦先行植入,便在我的脑海里多年地挥之不去。所有的猫在我的心里变成了坏蛋的代名词。

            当然,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地怕猫了,但有时候看到猫睁大那玻璃一样闪烁的圆眼睛和拖着的长尾巴,心里还是会禁不住冒上一丝寒气。

            长大后学习心理学,知道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知道了无法将小人书上的猫和现实生活中的猫区分开来,是那个前运算阶段孩子特有的心理。所以,从我的经验看,我建议在儿童早期,进行绘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选择。

            因为不敢亲近动物,所以很多的印象来自书本,算是刻板印象吧。我对马的印象来自《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温和谦恭,沉稳耐劳,是我认为的动物中的王子。而寓言故事中狼大都以恶狼形象出现,让人生畏。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认定了蛇是天下最没良心的动物。而我唯一养过最久的动物是小金鱼,潜意识里也是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念念不忘吧,盼望某一日金鱼能突然开口和我说话,我想我不会想要一个木澡盆,也不会想要一座宫殿。

            动物凶猛。穷追不舍的鸡。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那么几年,邻里流行养鸡,每家一个鸡笼子,白天放出去,晚上赶回来,主要用途是下蛋,所以母鸡偏多,但为了男女和谐的需要,也会放几只公鸡进去。

            母鸡大多比较温和,但公鸡可就不好惹了。邻居姑姑家有一只特别威风凛凛的大公鸡,顶着个大红冠子,一幅老大模样。一看见它,我就本能地想逃,而我一萌发想逃的念头,它就心有灵犀般地迅速向我靠近。紧接着,就开始上演小人撒腿狂奔,公鸡穷追不舍的场面。至少跑出100米去,才能松口气,整理整理乱飞的书包,愤愤不平地去上学。

            有一次,我突发灵感,会不会是我脖子上的红领巾让这只公鸡误会了?于是,我出门前把红领巾塞进书包,怀着大吉大利的美好想法出门,可照样被它追得落荒而逃。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大人它是不追的,其他小朋友,印象中它也是不追的,所以,在我小小年纪,便以这种方式体会到了世事的不公。

            为了躲鸡,我往往在出门前探出头去四下里侦察,决定路线,鸡在我就绕远路。绣湖边,有人会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个撅着小嘴巴,气乎乎的小女孩。可是,谁能想到,她正在和一只鸡生闷气呢?

            动物凶猛。狗和养狗。小时候不敢去乡下拜年,主要原因就是怕狗。路本就窄,蹲上一只狗,对我来说就是此路不通,要调头了。狗也很喜欢搞聚会,若站上一群,就不仅仅是调头了,是不敢向前也不敢后退了,怕发生之前被鸡追赶的画面。而狗一定是跑得比鸡快得多的。

            后来,妈妈教我一个办法,看到狗就蹲下来,作出捡石头的模样,据说狗怕人打它,就会逃走了。可是很多次,我蹲下来演戏,狗却一动不动,似乎很好奇我到底要干什么,于是一个人的戏只好草草落幕。

            几年前,短暂地养过一只狗,一周余。是很标致的一只博美,小巧可爱,取名小米。养狗的起因是看很多小朋友都有小狗,娃蠢蠢欲动。我也是有私心的,希望能通过小米努力塑造一个热爱动物的母亲形象。

            所谓私心,是不可言说也不上台面的。就像孩子们喜欢春游,大抵不是因为强烈的走近自然的愿望,而是堂而皇之逃离课堂的私心一样。我顶着热爱小狗的帽子,心里却烦恼不已。于是,马马虎虎地养着。

          但真正弃养的原因来自一次小事件。小区边有一家汽修厂,养有一只黑狗,虽然是有主的,但极其凶野,我总怀疑是狼狗的后代。有一次遛狗,远远地瞧见了,正想退避三舍,老黑已经冲了上来,又撕又咬,把小米咬得嗷嗷惨叫,地上散落一地狗毛。而小米的主人我,居然害怕得不敢上前。

          打狗看主人这句话真不假,摊上我这个主人,老黑无疑就更起劲了。记得后来是老黑的主人过来解了围,心底受伤的我带着身心受伤的小米狼狈回了家。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不再养狗了。

            人与动物的关系。普遍认为,人作为最高级的生物,在动物面前是有优越感的,特别在那些温和的小动物前,会产生保护欲和其他的情感。而我,无疑是缺失的,一部分缘于童年的阴影,遗传应该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我们家,没见过养什么动物,除了小时候的鸡。但起因也不见得是喜爱,而是获取鸡的副产品。而爸爸对养狗养猫什么的永远是深恶痛绝。

            而隔壁家何同学,他的爸爸是出了名的喜欢动物,且范围极广泛,不拘于某一种。有时候到饭点了还没回家,去找他,原来在猪圈边看猪看得正入迷呢。而何同学养小鸡,也不像我们只为了长大生蛋。每天吃过饭后,小鸡就登场了,放在手掌上,亭亭玉立,笃笃笃,准确地啄食干净牙缝中食物残屑,类似于刷牙的小鸡器。

            这样一对照,我对我的不喜欢动物也多一层解释了。

            喜欢动物的人,各有自己的喜欢法,宠养不同的动物也投射出个体不同的性格气质。但喜欢动物的个体,普遍意义上会被认为更加善良,我想也许是因为最终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建立一种新关系的渴望和付出。

            事实上,每个喜爱动物的人与动物的感情也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有些如恋人,有些如兄弟姐妹,有些如朋友,有些如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是指明了关系的方向。

            从这个点上去深究,也许我对动物无法亲近的背后,是我对于建立新关系的消极,是实用主义的悲观,是我害怕在这样的关系中的承担,以及对自己可能无法负担起责任的无力感。于物于人,大概都是这样。

            好吧,扯远了。原谅我的思考由轻松而至严肃,稀释了生活本来的简单。个体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台巨大精密的机器,无论怎样触摸,都只能类似盲人摸象。

            那么今天,这一点盲人摸象般的自我辨认,就请理解为是抒情,是解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那些动物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mu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