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相之脸盲症(一)
何喜明和刘继东坐同桌后我才把他俩区分开来。
身高差不多,面部轮廓也相近,就连埋头学习皱眉思索的样子也相似。
一开始记得何喜明的名字,是因为他入班名次比较靠前,可我多次把刘继东当成何喜明,好不尴尬。
两人的名字也不会常常被念叨,因为常念叨的多数是因为作业拖后了,迟到旷课了,扎堆笑闹了,话多吵吵了……
终于还是分清楚了,又不自觉地老把俩人进行对比。比着比着,还真看出点门道儿来。
我发现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确实至关重要。
何喜明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各在哪里。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不亏空,还有自己的偏重。阶段考试后,他能客观分析自己的收获和失误,调整自己的着重方向,合理安排时间。
刘继东也勤奋,不管哪科的任务他也都不拖。可是,他只是跟随老师的要求。他的目标仅仅限于作业写完了,知识点到底掌握了多少,他自己也不清楚,也没有“一定把握”的信念,只是疲于奔命、得过且过。
对于新知识,何喜明会自发地巩固复习,刘继东则是学过便罢了,鲜少主动有序地反复练习。其实“温故而知新”是经典明理呀!不为,又怎能有所作为?
智力相差不多,好的习惯,主观上有清楚的认识。这可能是两个人成绩差了几十个名次的原因吧!
思想决定行为,好习惯能助人自助,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