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生活”、“佛系青年”等一系列词语在网上开始疯狂流行,“佛系”作为一种标签,意指: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不在乎结果。不知何时开始,“佛系养娃”也一度引起热议,对待孩子“佛系教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
英国BBC跟拍14个孩子50年,揭露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阶层的堡垒依旧存在,而且难以打破。纪录片里的14个孩子中,约翰是唯一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父母没有“佛系养娃”,严格的教育没让他成为土鳖富二代,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从小就开始编制自己的律师蓝图。
约翰在父母的教育下,从识字开始,便天天读报看书,读最好的私立学校,考上牛津、剑桥大学。28岁时成为事务律师,在35岁已经是律所合伙人,与前驻国大使女儿结婚。14年后的今天,约翰依旧是作为一名律师,差别在于是一位“英国皇家大律师”。并且约翰的孩子也顺利考上名校,继续着父亲的“精英之路”。
再看其余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杰姬靠领取国家的救济金生活,两个儿子分别从事餐厅厨师和超市保安。还有一个差点就逆袭成功的孩子,尼尔在他的人生之路踏出了错误的一步,上完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辍学,到建筑工地打工。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比尔盖茨,成功不是靠辍学。同样辍学的韩寒曾说: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尼尔辍学的原因不难理解,家庭的贫困让他不得不退学,打工赚钱资助家庭,这样的例子到中国一抓一大把。
难道真的“寒门难再出贵子”了吗?在13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中,尼克顺利打破这一言论。出生在偏远山村的尼克从小痴迷看书,虽然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生活并没有捉弄这个努力的幸运儿。在乡村小学毕业的他考上了牛津大学,毕业后移民美国做核电研究。
尼克的顺利“逆袭”是教育改变人生的最好证明。反观国内的“读书无用论”,还有全盘否认中国教育的舆论喧嚣尘上。当今的社会,不再是凭借一腔热血闯出一片天的时代,知识和教育成为普通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可能性。在中国,接受读书是最公平的一件事,无论你贫寒还是富有。
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孩子请私教是标配,带孩子出国旅游也是常有的事,接触的人群也是社会各界名流。“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越来越多的“创二代”让我们意识到更大的差距。所以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穷。
经济时代里,阶层成了一种衡量金钱、资源的标准。有家长觉得孩子过平淡的生活也不错,财富会累积,贫穷也一样,如果这一代得过且过,下一代也将更加辛苦。这是底层之痛的祸首,对待教育不可“佛性养娃”,家长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却能提供条件,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予以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