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珠海方老师的“情愿卡”课程,收获良多。
课程开始的准备练习——倾听,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
记得我在十五年前,和一个很郁闷的好友进行聊天时,我们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一个好的听众就解决问题了。那一阵还没有接触过心理学。
但是在拼拼搏搏中,这个洞察早已被忘记了。
昨天再一次来学习倾听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倾听者,更不要说是一个“好的听众”了。
我在听的时候,不断在内心加入自己的置评,或者和自己的现状、经历进行对照分析。
方老师解释说这是我没有把自己“放下、放小”。细思真是如此,我停不下来的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却看不到自己之外的事情。
只有把自己放下放小,才能体会自己之外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真的是我忽略的,谢谢老师的提点。
在进行“情愿卡”实操练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带领者和观察者给案主递交卡片,另一个是带领者进行的4次原话复述。
先说说递交卡片。
案主讲述完成后,由带领者进行原话复述,然后大家给案主递交卡片,分两次。
第一次是大家对案主的情感进行判断后递交的情感卡,语式是:“我觉得你……(卡片上的情感词汇)”。
第二次是大家对案主的情感需求进行判断后递交的愿望卡,语式是:“如果我是你,我希望……(愿望卡上的词汇)”。
我有幸做了一次案主,做了一次观察者,在整个卡片递交过程中,案主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理解和支持。并且还有一些自己没有被呈现的情感和愿望,被同伴发现。观察者能够感觉到案主对自己的感谢和信任。
这些都建立在带领者和观察者不置评的倾听基础上。全部角色都能够感受到被关爱、关心和重视。
再说说原话复述。在练习时,原话复述确实需要极认真的倾听,并且注意不能有在自己思想里有杂念,否则原话复述可能连一半的内容都做不到。
很遗憾没有机会做带领者。在原话复述练习中,作为倾听者,没有记清楚讲述着的讲述内容时,确实会感觉到内疚和羞愧。但糟糕的是,我在和孩子相处时,不能完整倾听孩子的讲述时,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作为讲述者,倾听者比较完整的复述了自己的讲述内容,感觉非常享受,能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支持。但是有一些自己在意的要点,倾听者没有复述到,确实也会有失望和寂寥的感觉。
在课程中,由于大家提到多次“信任”的问题,方老师对信任进行了一个有洞察的解读:信任是一种选择,而非一种能力。
并且和孩子相处,要注意把对孩子的信任,和孩子做的错事分开,这一个建议对我非常重要。
前段时间我体察到,对待孩子要把人和事分开。孩子做错事,是做事的方式方法的错误,不是孩子人不好。
但好事和人不能人分开,而是要联系很紧密。好比孩子打扫卫生很认真,要把她打扫卫生和她是讲卫生,爱家庭的孩子联系起来。
但是我没有对“信任”这个问题做思考,谢谢方老师的提点。
这次的“情愿卡”课程真是受益良多,再次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