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古言立左道,为今人开旁门。
我们在 玄黄 | 学习《道德经》的正确姿势 里说了,解读《道德经》的办法就是往下走。
越往下,信息量就越低,但也更加精确。
它反映的往往是最真实的一面。
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无法看到的一面。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方向调个头,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条路走到黑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这么多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而现代能称之为家的屈指可数?
为什么中国古代弄得出《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而现代能传世的著作几乎没有?
因为古代没有我们现在的讯息这么发达,每天都能在网络上接收到各式各样的新信息。
我们现在每天都离不开手机,首先点开微信看下朋友圈,一会又打开QQ看下说说,接着再打开微博看下有啥新鲜事,然后打开淘宝随便逛一逛……忽然发现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一句话就是,这些花里胡哨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太多的大脑思考空间。
而这些花里胡哨的信息,如今已经像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样,和我们的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难以被清除出去。
这些信息虽然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但同时也让我们普遍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专注某一件事物,从而深入思考、探究的能力。
所以说,商业的文明越进步,人类的意志越退步。
而古代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生存和生命,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方法太多,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古人没有什么方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反而走出了各自的一条条特色道路。
刹刹车
现在所有的学问,都是大自然给的启示,都是自然现象的自主驱动。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所以,群经之首《易经》应运而生。
而到了现代,我们几乎不会再问一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
从“我从哪里来?”的世界难题,再到“屎从哪里来?”的无语问题。
可是,你再仔细琢磨琢磨,这些问题都是很深刻的。
现在我们大部分关注的问题都是,哪里好玩?什么好吃?怎样赚钱快?
因为我们的生存温饱这个基础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所以我们才不自觉地忽视了它。
从而导致我们日常思考的问题,都是往外扩散、发散的。
只有将它收束起来,才能找到根本,看到其中的本质问题。
“反者,道之动。”
就是要返回去最根源、最本质的地方。
我们现在不停地在发展枝叶,从来没想过顺着枝叶找到根本,去思考本质问题。
我们坐在不断前进的列车里,没有想过去刹一下车。
我们带着前进的思维惯性,难以暂停脚步,回想一下,反思一下……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老子有自己的一套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道德经》就是老子观测世界后的感悟。
而《玄黄》,是我观测《道德经》后的感悟。
所以,《道德经》到底讲什么?
不用相信我,请你自己用心感悟。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