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季,娃们开学之后,我也开始学海无涯的网课学习了!
快一个月的网课课程下来,从一开始超级期盼,到接受网课的事实;再经历非常懵逼,超级担忧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到现在慢慢摸到门路,依旧期待的过程。所经历所想还是想写下来,记录一下。
本来还想着可以写成学习周记或者半月谈,奈何时间上完全不允许,那么写成月总结,我觉得还是可以挑战一下的。
先简单汇报一下:
目前在学习的是国际蒙台梭利主教培训课程:AMI Primary Training (3-6)。
至于为什么要学这个课程,学了这个课程要干什么,怎么申请这个课程等等的详细问题,我觉得可以等这个Block学习告一段落,有点时间的另外再开一篇来写。
但是,现在先把这一个月的一点点经历和想法先记录下来:

关于培训中心和培训师
对于培训中心和培训师,我觉得还是非常positive的,无论从一开接触,从咨询课程开始,到准备材料,面试,给offer和签证申请材料,再到后面疫情开始之后,需要调整培训方式和时间,还是跟我保持这紧密的联系,告诉我即使来不了现场上课,可以选择网课,也可以选择退费,也可以选择GAP year。他们的反应速度也算是很快,把课程改成网课,把上课时间调整成对于全球学校相对来说熬夜较少的时间,尽可能提供多的帮助给到学生去完成学习。当然,对于我比较担心的实操环节,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培训师也说了到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师Ann确实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培训师,即使通过网络和耳麦,理论环节还是可以通过她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课堂举例,来让我比较容易理解,也不至于上着上着网课就走神。只要你想问,你想学习,无论是通过课堂的提问,还是课后通过邮件,培训师都能够给到比较详细的解答,虽然囿于语言没法100%准确表达自己意思,但是能够表达80%也能解开我不少的疑惑。
同学确实卧虎藏龙
虽然大家只能通过网络上课,但是培训师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链接,所以除了在网络上给我们建了group之外,还在在每节课前抽十来分钟让同学们来做轮流自我介绍。
几轮下来,发现同学里面各种维度跨度都有:
从18/9岁在读大学生,到已经有四个grandchildren的奶奶;
从幼儿园老师,做保姆的印佣,有1-4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到医学院毕业的高中物理化学老师,还有哲学在读phd;
虽然大部分都在美国本土,但也有散落在各大洲来自不同时区的同学们,所以在同一屏幕上,有来自刚上完班来上课的同学,也有刚起床的同学,还有熬着半夜来听课的同学。
充分说明了,阻碍自己学习前进的障碍不是年龄,不是经验,也不是物理位置界限,在于自己有没有给自己设限而已。
这些同学跟之前求学经历的同学的感觉会不一样,大学之前的同学是没法选择的,都是随机分配。大学专业虽然是自己选的,但是从未接触过社会和工作的我们,其实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也只是纸上谈兵,全凭感觉或者旁人的建议,所以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己的选择来跟同学聚在一起。
但是这次的学习,完完全全是出自于自己内心兴趣的选择,无论是工作需要,家庭需要,还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因为喜欢,因为想深入探索,所以大家聚在一起来学习,跟一群有着相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同学在一起,这种共频的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今年的特殊情况,没能跟这群有趣有心有爱的同学面对面学习自然有点遗憾,但我想也是一段有意思的经历。

课程时间真的是紧凑
一开始看到课程安排的时候,我自己内心还嘀咕着,为啥我教的是整个课程9个月的学费,怎么每周才安排三天上课,而且每天才安排三个半小时学习呢?
这课程能上得完么?
还是这资本家收足学费但是挤压上课时间么?
我恨不得同样的学费就该上全天的课程5*8一周才对么~
但是,开始上课之后,我就发现我错了!
别看每周只上三天课程,每次三小时而已,但是每次课程就完成一个主题的学习,包括了课程内容学习,案例分享和讨论,不带一点点的浪费时间,所以从第一周开始,生怕错过那么一点点的我,就开始边上课边录音,以防听漏了还可以课后回放。
为了保证紧凑课程的质量,背后支撑的肯定就是——
作业量不是一般的多
这包括提前要阅读的书目和章节,课前预习要看的自学部分,课程中要浏览和整理讲师的课程笔记,课后要写这部分的Outline和Reflective Essay。想想这些,即使全部用中文完成,我也觉得是挺有挑战,更不说要用英文来完成。哈哈,那就当是给我提升英文使用能力的bonus吧!
之前也有听前辈说过,这个培训强度大,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开始还不觉得,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才发现,短短三小时的课程,可能前前后后的预习和作业时间也需要我再花两倍的时间——六小时去完成。这还只是理论阶段哦。
实操部分现在慢慢也开展了,培训师只是在屏幕前给我们演示两遍操作过程。功夫完全在课外,包括自己琢磨写出这些操作的详细操作流程,自己找地方找教具进行操作,甚至是找到配合的孩子进行演练,录像上传给导师点评等等……
给个本周的作业清单感受一下,就能直观感受到这个酸爽的感觉了~~

跟先生说起来的时候,他还说是不是老师把国庆假期的作业也布置了? 国庆作业?什么鬼,你觉得美国会放中国的国庆节么? 10月1-3日我还要继续上网课好吧~
月感悟:
呼应一下标题哈,来一点点不成熟的一月学习感悟!
Dr Montessori 作为横跨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领域的博士,并从这三个领域提炼出一套教育方法,真的非常不简单!
其实,我也只是刚刚入门,虽然很早之前就有了解过,在多年前翀哥小时候,其实在浏览各种育儿理念的时候,就知道蒙氏教育,只是没有门路去系统学习,也还没有沉下心去深入了解,只是粗浅地选择了部分在育儿上实践。
但是这几次理论学习下来,每每要写reflective essay的时候,总能在养育孩子身上,特别是翀哥身上找到好多反面的案例,而且确实会在现在的翀哥身上找到症结所在。
但就像每次我在文章结尾说的”I wish I could do better before but it is never to late to start!”
1. 吸收性心智
The Absorbent Mind is non-discriminatory. It takes in everything indiscriminately and does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It absorbs everything equally, similar to a sponge when placed in water where it immediately absorbs dirty or clean water.
The Absorbent Mind is global and takes in everything as a whole. The child’s mind is like a camera which captures a complete image including every detail. In comparison, the adult’s mind captures an image more like a painter.
我们都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那么吸收性心智就是最好的解释。这里,对于吸收性心智,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像海绵一样,无论好的坏的都会一起吸收进去;一个是照相机,孩子是如实地把环境和情形吸收进来,这跟大人不一样,大人会对环境和情形进行处理之后,像绘画一样输出。
所以,在孩子0-6期间,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环境,养育者的榜样作用就至关重要,他能从环境里吸收什么进来,才能为后续他的整合重塑提供素材。
2. 尊重
We do not indicate to the child he has made a mistake, but will reinforce this lesson on another day. “The silence that follows a mistake leaves the area of the child’s conscientiousness intact, and the next lesson can be effectively superimposed upon the first. Silence leaves no barriers for repeating the lesson another day.”
在上课的时候讲师也提及到在课堂上,如果有孩子做了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没排队,她不会当场说出他不恰当的行为,只会用行动带他走到队伍中进行排队。但是,会在另外一天,单独给这个孩子安排一节关于排队等候的礼仪课。
说实话,上面加粗的”“The silence that follows a mistake”给我的震撼还是挺大的,反思我们的行为,作为大人的优越感,总希望通过说教,已显示我们的高高在上,这是多么愚蠢和可笑的行为。
感悟很多,但确实还需要慢慢去学习和沉淀~
这次汇报到此先打住,不说了,我还要赶作业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