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还是大人眼中的毛头孩子,几天时间,却独立在西安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找中介、到处看房、跟人谈价,就像是买了一部手机一样。到不同的是,买手机的时候心里知道选择性很多,并不着急,而买房的时候心里却是非常着急,因为基本没有什么选择性。
没错,偌大的古城西安竟然无房可卖。当然,这只是对于手里没什么钱,目光盯着那些中小户型的买主来说的。几天时间里,耳边飘过的全都是市场火爆、房源很少、马上涨价的消息。所以当时的心态就成了无论如何先买到房再说。
现在基本已经定了下来,眼看着又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倒证明了市场真的是有点火爆了,当时的着急并不是被人蛊惑。
不过细细回想下自己的买房历程,确实是有点太草率了。买房前基本就是个小白,然后直接杀进了市场,看了几套房,家人一问,细节一样没看到,就知道一个大概的户型。跟人谈不知道说啥,从头到尾听人在那讲,一分钱的让利也没讨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签了买卖合同。这些本来就是自己不想去费神伤脑的,因为对于没钱的小年轻来说,最伤神的永远是钱——一大笔首付款从何而来。还好,最后东拼西凑的差不多了,房子是到手了,肩上的压力也从此形影相随。
翻来想去,有几点想法总是想一吐为快:
一是犹豫观望真的要不得。自己两年多以前就打算看房,当时六七千的价格,现在看来那简直是便宜极了,但当时还觉着贵,各种暂时不买的理由一大串,犹豫着、观望着,直到时间跨入了2018。在市场火爆、一房难求的时候终于追悔莫及的发了狠,“鼓起勇气”冲上去被狠狠割了一刀。为什么总是这样的结局呢?条件好、形势佳的时候不着急、不用功,等到形势恶化、物是人非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慌忙不已,哪还有什么好处可言。说到底还是自律意识太差,一点也做不到延迟满足,总是去吃眼前的那颗安稳糖,永远也不会得到更多的糖。
二是见识的多少真的很重要。房价六七千的时候感觉贵,两年后面对一万四五的价格却感觉便宜,这之间的工资涨幅才不到一千块而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因为当时的自己就像个井底之蛙,只知道昨天和前面,没有横向的比较,也没有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当一旦跳出井底放眼世界的时候,才会瞬间脸红不已。很多时候都是如此,事前往往看不到、想不到,发现不了,等到恍然得悟的时候风口已过、为时已晚。见少识窄、不思不辨是第一原因。
三是面对压力调节很必要。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新人,收入水平一时难以提升,举债买房自然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想想平时掏个百元以上都要思虑一番,如今却是个百万以上的支出,该如何去调节这个心理上的压力呢?别人的办法对自己不一定管用,因为客观、主观都不一样。现在能想到帮自己减点压力的就这四点:想收获。房子到手了,这是个不断升职的资产,而钱是不断贬值的,没有其它更好的投资渠道,这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小压力。两个人都有工作在,欠的钱可以拖长时间慢慢还,只要有收入就不怕。防隐患。最怕出现家人生病等意外,花点钱买个保险,以防万一,至少心里有个底。留后路。最不济就是把房子卖了,还能挣上一笔,没必要害怕以后的生活会有多难,只要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还想在几年之后再换一套大房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