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synchronized主要的作用:
保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某个方法或某个代码块(原子性),同时synchronized可以保证一个线程的变化可见(可见性)
(1)确保线程互斥的访问同步代码
(2)保证共享变量的修改能够及时可见
(3)有效解决重排序问题。
原理
1. 对象锁(monitor)机制
先写一个简单的demo: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Demo.class) {
}
method();
}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 {
}
}
编译之后,切换到SynchronizedDemo.class的同级目录之后,然后用javap -v SynchronizedDemo.class查看字节码文件:
如图,上面用黄色高亮的部分就是需要注意的部分了,这也是添Synchronized关键字之后独有的。
执行同步代码块后首先要先执行monitorenter指令,退出的时候monitorexit指令。通过分析之后可以看出,使用Synchronized进行同步,其关键就是必须要对对象的监视器monitor进行获取,当线程获取monitor后才能继续往下执行,否则就只能等待。
而这个获取的过程是互斥的,即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到monitor。
上面的demo中在执行完同步代码块之后紧接着再会去执行一个静态同步方法,而这个方法锁的对象依然就这个类对象,那么这个正在执行的线程还需要获取该锁吗?答案是不必的。
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来,执行静态同步方法的时候就只有一条monitorexit指令,并没有monitorenter获取锁的指令。这就是锁的重入性,即在同一锁程中,线程不需要再次获取同一把锁。Synchronized先天具有重入性。每个对象拥有一个计数器,当线程获取该对象锁后,计数器就会加一,释放锁后就会将计数器减一。
任意一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监视器,当这个对象由同步块或者这个对象的同步方法调用时,执行方法的线程必须先获取该对象的监视器才能进入同步块和同步方法,如果没有获取到监视器的线程将会被阻塞在同步块和同步方法的入口处,进入到BLOCKED状态。
下图表现了对象,对象监视器,同步队列以及执行线程状态之间的关系:
该图可以看出,任意线程对Object的访问,首先要获得Object的监视器,如果获取失败,该线程就进入同步状态,线程状态变为BLOCKED,当Object的监视器占有者释放后,在同步队列中得线程就会有机会重新获取该监视器。
2.synchronized的happens-before关系
Synchronized的happens-before规则,即监视器锁规则:对同一个监视器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对该监视器的加锁。继续来看代码:
public class MonitorDemo {
private int a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r() { // 1
a++; // 2
} // 3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ader() { // 4
int i = a; // 5
} // 6
}
该代码的happens-before关系如图所示:
在图中每一个箭头连接的两个节点就代表之间的happens-before关系,黑色的是通过程序顺序规则推导出来,红色的为监视器锁规则推导而出:线程A释放锁happens-before线程B加锁,蓝色的则是通过程序顺序规则和监视器锁规则推测出来happens-befor关系,通过传递性规则进一步推导的happens-before关系。
现在我们来重点关注2 happens-before 5,通过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
根据happens-before的定义中的一条:如果A happens-before B,则A的执行结果对B可见,并且A的执行顺序先于B。线程A先对共享变量A进行加一,由2 happens-before 5关系可知线程A的执行结果对线程B可见即线程B所读取到的a的值为1。
4.锁获取和锁释放的内存语义
分析完Synchronized的happens-before关系后,还是不太完整的,我们接下来看看基于java内存抽象模型的Synchronized的内存语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线程A会首先先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a=0的值然后将该变量拷贝到自己的本地内存,进行加一操作后,再将该值刷新到主内存,整个过程即为线程A 加锁-->执行临界区代码-->释放锁相对应的内存语义。
线程B获取锁的时候同样会从主内存中共享变量a的值,这个时候就是最新的值1,然后将该值拷贝到线程B的工作内存中去,释放锁的时候同样会重写到主内存中。
从整体上来看,线程A的执行结果(a=1)对线程B是可见的,实现原理为:释放锁的时候会将值刷新到主内存中,其他线程获取锁时会强制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的值。另外也验证了2 happens-before 5,2的执行结果对5是可见的。
从横向来看,这就像线程A通过主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和线程B进行通信,A 告诉 B 我们俩的共享数据现在为1啦,这种线程间的通信机制正好吻合java的内存模型正好是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结构。
synchronized优化
通过上面的讨论现在我们对Synchronized应该有所印象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得对象的监视器(monitor),从而进入到同步代码块或者同步方法之中,即表现为互斥性(排它性)。这种方式肯定效率低下,每次只能通过一个线程,既然每次只能通过一个,这种形式不能改变的话,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次通过的速度变快一点了。打个比方,去收银台付款,之前的方式是,大家都去排队,然后去纸币付款收银员找零,有的时候付款的时候在包里拿出钱包再去拿出钱,这个过程是比较耗时的,然后,支付宝解放了大家去钱包找钱的过程,现在只需要扫描下就可以完成付款了,也省去了收银员跟你找零的时间的了。同样是需要排队,但整个付款的时间大大缩短,是不是整体的效率变高速率变快了?这种优化方式同样可以引申到锁优化上,缩短获取锁的时间,伟大的科学家们也是这样做的,令人钦佩,毕竟java是这么优秀的语言(微笑脸)。
在聊到锁的优化也就是锁的几种状态前,有两个知识点需要先关注:
(1)CAS操作 (2)Java对象头,这是理解下面知识的前提条件。
(1)CAS操作
上一篇文章已经很详细的。
(2)Java对象头
在同步的时候是获取对象的monitor,即获取到对象的锁。那么对象的锁怎么理解?无非就是类似对对象的一个标志,那么这个标志就是存放在Java对象的对象头。Java对象头里的Mark Word里默认的存放的对象的Hashcode,分代年龄和锁标记位。32为JVM Mark Word默认存储结构为(注:java对象头以及下面的锁状态变化摘自《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一书,该书我认为写的足够好,就没在自己组织语言班门弄斧了):
如图在Mark Word会默认存放hasdcode,年龄值以及锁标志位等信息。
Java SE 1.6中,锁一共有4种状态,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无锁状态、偏向锁状态、轻量级锁状态和重量级锁状态,这几个状态会随着竞争情况逐渐升级。锁可以升级但不能降级,意味着偏向锁升级成轻量级锁后不能降级成偏向锁。这种锁升级却不能降级的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获得锁和释放锁的效率。对象的MarkWord变化为下图:
偏向锁
HotSpot的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一线程多次获得,为了让线程获得锁的代价更低而引入了偏向锁。
1.偏向锁的获取
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并获取锁时,会在对象头和栈帧中的锁记录里存储锁偏向的线程ID,以后该线程在进入和退出同步块时不需要进行CAS操作来加锁和解锁,只需简单地测试一下对象头的Mark Word里是否存储着指向当前线程的偏向锁。如果测试成功,表示线程已经获得了锁。如果测试失败,则需要再测试一下Mark Word中偏向锁的标识是否设置成1(表示当前是偏向锁):如果没有设置,则使用CAS竞争锁;如果设置了,则尝试使用CAS将对象头的偏向锁指向当前线程
2.偏向锁的撤销
偏向锁使用了一种等到竞争出现才释放锁的机制,所以当其他线程尝试竞争偏向锁时,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才会释放锁。
如图,偏向锁的撤销,需要等待全局安全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正在执行的字节码)。它会首先暂停拥有偏向锁的线程,然后检查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是否活着,如果线程不处于活动状态,则将对象头设置成无锁状态;如果线程仍然活着,拥有偏向锁的栈会被执行,遍历偏向对象的锁记录,栈中的锁记录和对象头的Mark Word要么重新偏向于其他线程,要么恢复到无锁或者标记对象不适合作为偏向锁,最后唤醒暂停的线程。
下图线程1展示了偏向锁获取的过程,线程2展示了偏向锁撤销的过程。
如何关闭偏向锁
偏向锁在Java 6和Java 7里是默认启用的,但是它在应用程序启动几秒钟之后才激活。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JVM参数来关闭延迟:-XX:BiasedLockingStartupDelay=0。
如果你确定应用程序里所有的锁通常情况下处于竞争状态,
可以通过JVM参数关闭偏向锁:-XX:-UseBiasedLocking=false,
那么程序默认会进入轻量级锁状态
轻量级锁
加锁
线程在执行同步块之前,JVM会先在当前线程的栈桢中创建用于存储锁记录的空间,并将对象头中的Mark Word复制到锁记录中,官方称为Displaced Mark Word。然后线程尝试使用CAS将对象头中的Mark Word替换为指向锁记录的指针。如果成功,当前线程获得锁,如果失败,表示其他线程竞争锁,当前线程便尝试使用自旋来获取锁。
解锁
轻量级解锁时,会使用原子的CAS操作将Displaced Mark Word替换回到对象头,如果成功,则表示没有竞争发生。如果失败,表示当前锁存在竞争,锁就会膨胀成重量级锁。下图是两个线程同时争夺锁,导致锁膨胀的流程图。
因为自旋会消耗CPU,为了避免无用的自旋(比如获得锁的线程被阻塞住了),一旦锁升级成重量级锁,就不会再恢复到轻量级锁状态。当锁处于这个状态下,其他线程试图获取锁时,都会被阻塞住,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会唤醒这些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就会进行新一轮的夺锁之争。
各种锁的比较
常用场景
根据Synchronized用的位置可以有这些使用场景:
这里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锁的是类对象(.class字节码)的话,尽管new多个实例对象,但他们仍然是属于同一个类依然会被锁住,即线程之间保证同步关系。
特别地:为啥synchronized在分布式情况下会没有用的?
synchronized 只是本地锁啊,锁的也只是当前jvm下的对象,在分布式场景下,要用分布式锁。
最后
如果对 Java、大数据感兴趣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一波,我会努力带给你们价值。觉得对你哪怕有一丁点帮助的请帮忙点个赞或者转发哦。
关注公众号【爱编码】,小编会一直更新文章的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