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书写人生训练营
【书写人生训练营】9组+Sunshine+《为何家会伤人》

【书写人生训练营】9组+Sunshine+《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林尘依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21:07 被阅读1次
    《为何家会伤人》

    题目:你以为的爱,其实是伤害

    俗话说:3岁定80.我们很多人的性格都是由原生家庭影响的。

    小时候,家里小孩多,父母总是希望我们能听话,能好好念书,获取好成绩。那时候还小,不懂,只能听话照做,只为了不惹父母生气。长大后,自己变得没什么主见,碰见什么事情都希望有人可以帮自己拿主意。

    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性格大部分都是由于原生家庭投射出来的。

    《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这本书通过多个案例从心理学角度叫我们同内心的父母和内心的小孩和解。

    其中,本书有3个观念让我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一、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书中收到,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拿自己的那套标尺去衡量对方。如果刚好符合他的标准,他就觉得这是对的,相反,如果不符合,他就觉得这个人做错了。

    说到这,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个主人公,他出身世家,富贵繁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并且,他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在20来岁的年纪,文章就震惊海内,并且还擅长画画,音乐,戏剧等等,真可谓是才高八斗,无所不通。

    在大家眼里,这个人的人生已经接近完美,大家都极其羡慕。

    但后来这位年轻人却在盛年抛弃荣华富贵,道入空门,过起了极其简朴的清修生活。

    他的衣食住行都极为简朴,穿的那件灰布僧衣也是补了又补,大大小小补了百来个补丁。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大家一定觉得这个人做的决定极不明智,甚至有人觉得他”真傻“。

    说到这,你可能会好奇这个人究竟何方神圣?

    其实他就是很多人都尊重信仰的弘一法师,是丰子凯、林语堂、张爱玲、鲁迅等人非常欣赏且敬重的人。

    弘一法师正是在这样的清修状态下,写出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谚语,也写出了“悲欣交集”的生命感悟。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最圆满自足的状态。

    弘一法师从富贵繁华到清修苦行,这在很世人眼里都是不可理解的,但这却给他带来了最宁静,最安然,也最圆满自足的状态。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这个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一把尺子能衡量尽所有的人生。

    二、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这让我想起从小到大,父母一直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好好念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所以,从小到大,成绩在我们家都是尤为重要的。似乎我们的成绩就是父母心情的阴晴表,并且大部分的家务活都由父母承担,以便让我们有更多念书的时间。

    虽然我的父母给我们制造了这些压力,但庆幸并没有到病态的地步。反观现在,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并且社会给我们的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小孩当成唯一的指望,把压力都强加到孩子身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徐浩渊博士对此问题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止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重的压力。

    所以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的压力才会与日俱增。我经常能看到周围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小孩要努力念书,甚至边看自己的手机边在孩子边唠唠叨叨。当然,孩子是一点也听不进去的,继续他的玩闹。能让孩子静下来的方式便是看手机。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小孩,但很庆幸现在我就遇上了这本书,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育儿观念。孩子的成长不止是学业上的,更是心智健全。而且,我想我不会停下自己成长的脚步,以后我会选择跟孩子一起成长,反复唠叨永远没有言传身教来的更有效果。

    三 感受即事实

    很多时候,诉苦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所以倾听就够了。如果“热情”给建议,不管建议多好,当事人都会觉得孤独,甚至感到伤害。

    因为,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重要。因为,家永远不是讲理的地方。

    与其绞尽脑汁揣测原因,不如坐下来听对方把话说完,理解并接受TA的感受,这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书中有个例子:

    妻:一下午谈了三批客户,最后那个女的挑三拣四,烦死了。 

    夫:别理她,跟那种人生气,不值得。(提建议) 

    妻:那哪儿行啊,顾客是上帝,是我的衣食父母。(觉得丈夫不理解,烦躁) 

    夫:那就换个活儿呗。(提建议) 

    妻:你说得容易,现在找工作多难啊!你的活儿轻松,可是那点钱够谁花呀?没钱,涛涛怎么上大学呀?(觉得丈夫不理解,还说风凉话,开始抱怨)

    追求事实的效果显然不怎么好,下面是重视感受的版本:

    妻:一下午谈了三批客户,最后那个女的挑三拣四,烦死了。 

    夫:辛苦你了,这些年家里主要靠你挣钱撑着。(表示接受) 

    妻:话不能这么说,涛涛的功课多亏了你。(感受到了接受,也回报接受)厨房里烧什么哪,这么香?

    夫:红烧狮子头。(笑了)涛涛别学啦,吃饭,你妈回来了。

    对方一说到“问题”,我们就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但对方多数时候只是借“问题”宣泄情绪,根本不需要建议。

    孩子,也是如此。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仗着有点经验,忍不住要充当智者出主意,做决定,这其实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剥夺感受,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孩子一旦感受不到尊重,就不愿意再和父母交流了,转而亲近同龄人,因为朋友不会老是教他们该怎么做。

    成熟的父母不会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

    为孩子好,就要克制评价和干预的冲动,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他们的问题,就算要帮忙,也请在孩子明确地寻求帮助时出手。

    与其给孩子物质,不如给孩子倾听和尊重,这就是爱。

    反观我们周边,我们身边多的是中国式家庭下养出来的敏感脆弱的孩子。

    其实孩子,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只要负责把他生下来,然后随随便便或者自以为地养大的物体。生孩容易,养孩不易,养好更难!

    我打心里认为这是一本人人都应该去看的书,父母看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用爱培养出一个真正意味上“好”的孩子,长大的我们去看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面进行自救,然后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写人生训练营】9组+Sunshine+《为何家会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ub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