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桑麻皆入梦

作者: 故乡的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09:44 被阅读0次

          对于陆游,大部分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他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了这首诗,一个白发苍苍、壮志未酬的老人就定格在想象里了。

          但真实的陆游,肯定不是时时刻刻忧心忡忡,心心念念只有恢复中原这一个人生目标,也有悠然自得、轻松写意的一面。

          一、别扭的诗人

          《全宋诗》收录了九千多位诗人的作品,一共27万多首,而其中收入陆游的诗作,多达9362首,占了总数的3.4%。除了乾隆皇帝,古代诗人里作品保留最多的就是陆游了。

          陆游出生在公元1125年,也就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陆家在浙江绍兴算得上名门,自高祖之后,成为官宦世家,祖父当过副宰相,父亲曾任吏部尚书和临安知府,不过,他们都远不如没什么官运的陆游那样青史留名。

          陆游的人生注定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他还在幼年的时候,北宋就遭遇亡国之灾,迁都南下,陆游也跟着父母搬回了越州城的故居。在兵荒马乱、四处躲藏中度过童年,这也成为陆游一辈子始终不忘北伐复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陆游的科举考试之路有点坎坷。34岁那年,陆游终于当上了福建宁德县的主簿,一个小小的基层普通文官。但在官场上,陆游始终不能如鱼得水,一度还被罢官还乡,到45岁,朝廷起用他去夔州当通判,于是,陆游在四川整整待了八年,还经历了一段从军体验。

          陆游的官当得不顺利,没有什么实权,更谈不上建功立业,直到他86岁去世。

          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叶嘉莹女士,整理了不少顾随( 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先生的讲义出版,其中有一本叫做《驼庵诗话》。顾随说陆游是一个诚实的诗人,虽不算特别“伟大”,但却能写出“生活的真”,是非常准确而有见识的评价。

          陆游有一首《秋日邻居》诗,是这么写的:“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课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说,小朋友们冬天上学,吵吵闹闹,我抱怨了几句,老师却不以为然,上完课就闭门大睡特睡,一年到头也不怎么正脸看人。

          既然要做官,就免不了奉承上司,以陆游的那个臭脾气,让他侍候达官贵人,为了当官发财奔走,肯定比不上村夫子能够保存自己的本性。顾随点评说,从这首诗里,能看出陆游有消极的一面,但他又是意在恢复中原、有志于功名的人,所以他羡慕那个村夫子,自己却做不到,因为,既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出来当官,怎么能“不着面看人”呢?

          除了满腔壮志未酬的忧愤,陆游还是个活得有点别扭的诗人,这算是陆游不为人知的一个侧面。

          二、闲适的诗人

          当然,陆游不止这一面。浙江大学教授包伟民先生有本书叫做《陆游的乡村世界》,据他的计算,陆游一生在外当官的时间只有22年,人生差不多有60年都在老家乡下生活,他的海量诗文作品中,大约有六七成是与家乡农村生活有关的。

          所以,陆游的“田园诗”其实也非常值得关注,在那些诗歌里,还有一个很生活化的陆游,徜徉在湖光山色、街巷阡陌之间。

          包伟民先生这本书里,有个特别好玩的内容。那就是,他努力地还原了陆家到底有多少产业。

          按照陆游的说法,只不过是“中人之产”,也就是中等人家的产业规模。据包先生考证,陆游早年的家产主要来自先人的遗产,等到中年以后,在各处当官的俸禄有所结余,于是开始添置田产、修建房屋。在他的一首诗里写到过:“曩得京口俸,始卜湖边居。屋财十许间,岁久亦倍初。”意思是说,过去有一些工资奖金之类的收入,就开始在湖边修了十来间房子,经过这些年,房子比最初增加了差不多一倍,那就至少有二十多间了。看起来,陆游的居住条件还是颇为宽裕的,而且,住得挺讲究,还是湖景房。

          至于陆游究竟有多少田产的问题,包先生说,在陆游存世的文字中并未透露准确的信息。不过,他还是大致地估算了一番,书里写到,陆家最多时可能有四十来口人,家庭人数不少,光是口粮就需要144石,合计其他开支总计就得200来石,陆游拥有的田产应该远超过一百亩。

          而具体的经营方式,除了出租之外,有相当一部分田产是雇人来耕种。因此,陆游有时还会直接到田间地头督促雇农劳动。他算是个比较宽厚的主人,在诗里就写到过,自己经常是跟雇农们一起吃饭。中国古代的这种租赁关系挺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剥削剩余劳动价值”而已。

          陆游赋闲的时候,按照宋朝的惯例,卸任官员在一定时间内还可以挂名担任主管某个道观的祠官,称为“奉祠”,不用具体干活,仍然有一份俸禄可领。总而言之,陆游的家境尚可,虽然也不时有困难到辞退奴婢、卖药赚钱的时候,但跟一般的农民比较起来,还是非常优裕的。

          吃喝不愁,尚有余钱,是陆游在大多数年景下的经济状况,也就有余闲写作大量的诗歌,表达对传统乡村生活温情脉脉的热爱。

          我们读陆游,在关注他的别扭、忧愤之外,也不妨多看看他温情的这一个侧面。

            三、爱国的诗人

            那么,陆游作为一个鲜明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又是如何成型的呢?

            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评价陆游,说是自己爱读他的诗,但又觉得陆游有两件“痴事”,也就是有点痴迷其中的事情。一个是好夸耀自己的儿子,一个是喜欢写自己的各种梦境。但是,儿子其实都是庸材,没什么出息,梦呢,又太得意了一点,读多了这样的诗,不免有点生出倦意来。另外,陆游还有两个“官腔”,一个是喜欢谈论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却往往有些狂妄自大,而且大而无当,另外一个是所谓的“心性之学”,也就是儒家的陈腐说教,更是酸腐可厌。

            当然,钱锺书并不是全盘否认陆游的诗歌创作,他在《宋诗选注》里面评价陆游,语气就要委婉得多了,钱先生说,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那些关于乡村生活的诗句,我们在中小学课本里也学过一些,比如著名的《游山西村》,头两句就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嘲笑农家过年酿造的土酒浑浊,五谷丰登,留客人在家里吃饭,不愁没有肥鸡和土猪肉招待。这样的太平景象,在陆游笔下,生动亲切,简直就像是古代“向往的生活”。

            不过,忠君爱国、上马杀贼的陆游,除了同时代的诗人出于国土沦丧的悲痛心情,大加赞赏之外,后人在很长的时间里,更偏爱那个悠闲自在的乡村诗人陆游。

            钱锺书先生指出,到了清朝末年,读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极亲切的体会,作了极热烈的赞扬。

            这也就是钱锺书所说的,“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对文艺作品的评价,终归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所以遇上国难当头,人们读到陆游的那些“忠愤之作”,当然会热血沸腾,击节叫好。

            不知道陆游的这么多面,你更喜欢哪一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雨桑麻皆入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uq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