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我为孩子打突围》:我们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读《我为孩子打突围》:我们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 春风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8-24 08:09 被阅读0次

《我为孩子打突围》,作者陈瑜。

这是一本以访谈形式记录的一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成功有失败,也有走了一大段弯路后,父母又重新出发,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为人父母,从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开篇第一个案例就给我很大冲击,R爸,从儿子小学就开始陪读,他每天做三五十道奥数题,从中选择三五道经典题目给孩子做,初高中六年,补课花费200多万,在他的无限托举下,孩子一路升级打怪,成了被清北复交都为其伸出橄榄枝的大学霸,最后孩子选择国外藤校。光鲜的背后,是孩子的极度自私和拧巴的父子关系,搭上自己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全职培养孩子,父亲失去了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四十几岁想重返职场已是不可能,他的陈述中读到的更多是对孩子的无奈,和对自己未来生活前景的深深不安。

林妈,从小受尽原生家庭的委屈,父母极端的教育方式让她用半生的时间重新抚养自己,为此,她决定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自由,自己受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受一回。由于她佛系的养育方式,即便她和先生都是高学历,女儿的成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但她始终从自身出发,着眼更远的未来,坚持给孩子松弛的生活和教育。女儿虽然没有亮眼的成绩,但却烧的一手好菜,在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以此创收,并把收入捐给需要的人,孩子从中体会到的是自由,自信和生活的更多可能。

与之相比,娟子一家就没那么幸运。娟子妈从小在原生家庭遭遇暴力教育,父母非打即骂,她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不自觉地复制了父母的极端方式,直到她的女儿身体出现问题,被诊断出紧张性“抽动症”,她才及时做出调整改变,好在结果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个在母亲身边小心翼翼的孩子看得让人心疼。

有松弛感的家庭,父母的托举和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活出自己,这些孩子是幸运的。那些拧巴的家庭,孩子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买单,甚至要用一生时间来修复自己。

身边,教育上的内卷从未停止,身处北京海淀,眼里无处不在的别人家的孩子,迷失了方向,偏离了初心,在父母的高压和培训班的助力下,孩子确实会变得优秀,这让家长们尝到了甜头,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投钱出力出时间,结果就是,有一部分孩子确实摘到了胜利的果子,如愿清北985,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承受不住高压,被压倒了,渐渐地没了消息……这是这场内卷的悲剧。唯一的赢家是那些培训机构,永远是正面你输反面我赢。

合上书本,我问女儿,满分10分,你为我们的亲子关系打几分,女儿斟酌再三后给出了6分。这个分数并不意外,我承认自己也是个鸡娃的母亲。

这本书,让我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归根结底,我只希望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她身心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能够有韧性地继续走下去。

正如书中所表达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支持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让孩子对父母深信不疑:我们永远爱你,只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为孩子好,那就为孩子叫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为孩子打突围》:我们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vg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