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书评。
《复杂经济的地图册——走向繁荣》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有些国家发展起来了,而另一些国家却没有?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复杂性”,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知识创新的尺度。
经济复杂性,不仅意味着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知识总量,还表达如何通过制造更复杂的产品来积累更多知识。简单的说,繁荣的社会相对更有能力制造多样化的复杂产品。
德国、美国和当今中国,在知识创新能力方面都有很高水平,因此更具有弹性发展和相对稳健的发展空间;而严重依靠进出口、知识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会很容易受世界经济的挟持。每个国家对外界的依靠程度和知识创新能力,代表了它经济多样化和增长的途径。
此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复杂性比许多传统发展指标(比如竞争力、治理、金融和教育的衡量指标)更能预测经济增长。




这本书还给128个国家的经济复杂性和增长潜力排了个名。既有产品多样性又有较高技术成熟度的国家往往聚集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既表现为快速发展的增长,也表现为成熟的工业化。
这表明在国家层面,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全球连接的经济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人们还希望这种性质的数据有助于预测各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步伐。
以往的经典经济学理论表明,国家通过扩大专业化产品的规模提高竞争优势,比如德系汽车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影响力。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在一个动态的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中,多样性才是最佳的竞争方式。在此逻辑下,义乌也许比华尔街更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复杂性研究中,作者发现那些经济繁荣、快速增长的国家,政策特点也符合知识经济的规律,比如新加坡大力推行教育。
这些成功的国家,除了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格外重视发展创新、决策、协作、灵活、开放的新思路。
这些国家非常重视人力资本。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优秀人才是各国竞相争夺的资源。

最后谈点这本书引申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别喜欢用“国民生产总值”展现国力,现在国家领导人和学者们也意识到这个指标的缺陷。在我看来,国民生产总值能反映大体上的国家经济走势,但它跟经济健康程度的关联很小,我们知道,至少对于地方政府而言,GDP是一个刚性的、比较自欺欺人的指标。
过去十年间,很多学者都在关注和比较印度与中国两个大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看,印度屡次超过中国,但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极不稳定,增速高的时候可以涨破23%,而经济低迷时竟然跌破过18%。反观中国,无论经济高涨还是低迷,都在正4-15%范围内浮动。
另外,每当全球经济危机时,中国增长率总超过印度。
很多网民轻视印度,甚至很多留学生也以为美国的印度企业家数量远超中国人,是因为人家英语好、好表现。
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你得留心一下他们的知识分子追求什么。
我最亲密的伙伴里有两个印度人,他们不仅雄辩,而且格外关心政治,致力于社会公正。我们在平日的交谈中,经常聊到时事要闻,他们在脸书上分享的印度本地社会运动的视频,也时常点醒我 要重视草根的力量。
正因为身边有如此厉害的朋友,所以我绝不会小瞧印度。
印度的优势是文化和政治生态的多元,和中国大陆相比,印度的知识分子拥有更广泛的政治讨论空间、多元的生存方式,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小乱不断,比一派表面和平气象更稳定。
从长远看,印度政治文化的多维宽容对经济健康的抗干扰程度绝对是有贡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