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预防保健知识

预防保健知识

作者: 小儿推拿罗清红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0:12 被阅读0次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处于幼稚嫩弱阶段,尚未发育成熟完善,古人谓之“稚阴稚阳”;二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虽然幼嫩,却具有蓬勃发育的生长能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病理特点:

    一是由于脏腑功能幼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易受外邪侵袭和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刺激,容易受惊、生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见,传染病也多于成年人。

    二是小儿发病后,病势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例如偶患感冒,可很快发展成肺炎咳嗽,出现高烧咳喘、唇青鼻煽、舌红苔黄的实热证。若医治不及时,出现面色青灰、四肢厥冷、重度紫绀、呼吸衰竭的内闭外脱之虚寒证,甚至导致夭折。又如饮食不当引起上吐下泻,当水谷邪气重滞肠胃的初期,可出现发热腹满胀痛,呕吐酸腐,泻下臭秽,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滑实的实证。若吐泻不止,则阴津阳气同时衰竭,又急剧出现神昏肢厥、脉微欲绝的虚脱证。即“发病容易,传遍迅速”。

    三是由于小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其生机旺盛、活力充沛,加之病因单纯,无情欲伤害,在疾病过程中,无悲观忧虑的情绪影响,病变虽快或病情较重,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周到,则显效较快,易于康复。即“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帮助您解决孩子不想吃饭的难题!

    孩子不吃饭是家长最为苦恼的一件事情,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肯吃饭,只要听说某某食品营养好,能开胃口,就想方设法买来给孩子吃。可是用过以后,效果并不好。由于家长对孩子百般顺从,要什么给什么,每天零食、饮料不断,孩子那小小的胃中哪还有放食物的空间呢?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硬逼着孩子吃,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更讨厌吃。如果孩子不吃干脆就由他去,千万不要求他、逼他。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所以呢,我觉得要想孩子吃饭好,首先是环境、习惯、和规律的养成。

    少儿脏腑焦嫩,脾常不足,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纳运功能,而产生食欲不振。常见的原因有:

    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家长或保育员缺乏喂养知识,乱投以肥甘厚味,如过食糖类、油炸食物;或滥用滋补之品、损伤脾气引起食欲不振。

    2、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先天不足的少儿肾气不足,脾气虚弱,若后天再失于精心调养,脾胃虚怯,则是食欲难以增进。

    3、多病久病,损伤脾胃

    少儿因消化系统或其他疾病,或损伤脾气,或耗损胃阴,病愈后未能及时调理,脾运胃纳失健,可致食欲不振。

    4、情绪变化,思虑伤脾

    少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或家长对其要求过高,多加限制,或家长对少儿娇养顺从,少儿稍有不遂则哭闹不已,或保育员管教过严,均使少儿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横逆犯脾而致食欲不振。

      5、紧张劳累,饮食不规律

      少儿生活无规律,或课业负担过重,不能按时进食,或贪吃零食,饮食偏嗜,饥饱无度导致脾胃损伤而致食欲不振。

    作为一名家长就需要注意,做饭时变换花样尽可能做到色、香、味、美齐全,多吃蔬菜。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常坚持锻炼和户外运动。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因孩子不肯吃饭而产生的焦急心情。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恐吓孩子。稍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利用父母为他吃饭担忧的心情而任性,以不吃饭作为达到某些要求的手段。要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少给孩子看电视。我国营养学专家谈儿童营养时说巧克力不是儿童食品。它的主要成份是脂肪、糖、咖啡因。其中小孩子生长发育很需要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小孩子吃了巧克力第一会感觉很饱,影响胃口不想吃饭。第二巧克力中的糖会引起虫牙降低小孩子的咀嚼能力,加重肠负担,造 成营养不良。第三,巧克力和可口可史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会使儿童过度兴奋,不想睡觉。

    如果您的孩子不想吃饭,除了按照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少儿推拿解决孩子不想吃饭的难题,少儿推拿不仅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还可以增强脏腑功能。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增强宝宝免疫力。

    如何看待小儿出汗?

    过去写过一篇有关虚汗的文章。供参考。小孩出汗,家长着急。来一个说:“娃娃虚汗咋办?”。来第二个说:“我们孩子虚汗这么多,怎么长得好呢?”。

    一些医生听后就随其缘,也说:“虚汗嘛,咱就补虚摄汗”。家长听了很高兴,因为自己的虚汗观得到了证实。厂家更没有闲着!不是大家都说虚汗嘛!于是取名“虚汗停”应该有市场,于是“龙牡壮骨冲剂”这样响当当的名字应该被接受。的确,在这些药物出来的当初真还有市场。老板们一边数钱,一边为自己的创意而兴奋。

    但后来怎样?

    无一例外,流行不久就衰退。

    因为,小儿虚汗这一命题本身有问题。越补,汗会越多。

    如何看待小儿出汗呢?

    1.较之成人,小儿本身更容易出汗。即小儿多汗是生理而非病理现象!《素问·阴阳别论》将汗液产生的必要条件归纳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首先是阴液。能出汗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明体内阴液充足,即“不差水”。二是,阴液的丧失。这是因为出汗本身就是阴液离开身体而从皮肤蒸发了。其实,单纯阴液,如果没有阳气蒸发,那是跑不出去的。小儿本身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快,代谢快,阳热太过,更容易加于阴,蒸腾而变为汗。所以,小儿在出汗中阳气生长(变蒸的主要表现),在出汗中排出邪气,在出汗中体内阴液得到转运。孩子越小,出汗越多。正常儿童的出汗量肯定比成人多。正如古人所说:“儿多汗而无其它症候者,不作疾病论述” 。

      2.病理情况下小儿汗出以实(内热)为主。生理上,小儿为纯阳之体,保育上小儿普遍比成人穿得多,活动上小儿易动,病理上小儿热病多于寒症(十热九寒)。所有这一切使小儿体内阳热较为亢盛。有更多的“阳”将加于(蒸迫)阴液,而产生过多的汗。

      3.小儿虚汗有,但较少见。考小儿虚汗。有阳虚之汗,即自汗和阴虚之汗,即盗汗。阳虚自汗表现为动则汗出,动则喘喝,体质特差。为典型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一般小儿汗出除了汗多,很难有阳虚的其它症状支撑。阴虚盗汗,则以甲亢和肺痨为代表。症见潮热,盗汗,消瘦,久咳嗽,烦渴,舌红,脉细数等。而临床所见之小儿盗汗,除了出汗。其实很难有其它阴虚的症状。

      4. 汗症的治疗在于调节阴阳。其中,因为阳热是小儿汗出的主要病机。临床正因为从阳热思考小儿汗出。我们主要运用清天河水清心火,清天柱骨清胃火,水底捞月清气分实热,揉太阳疏风清热,揉二马和揉肾顶以滋阴清热,点三阴交和涌泉以引火下行,使其不得蒸腾于阴液等各种清热方法来止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药物方面,我们喜欢用竹叶,石膏,知母,北五味,栀子等内服,有一定的止汗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预防保健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wk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