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遏制自己不自觉的刷手机,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一有时间就看点纪录片。昨晚看的纪录片《大法官金斯博格》看的热泪盈眶。
这是一部非常有力量的纪录片,纪录片的主人公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她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践行真正的公平正义。
她传奇的一生,母亲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母亲希望她好好读书,希望她“成为淑女,但要保持独立”,关于这段话的解释是,所谓淑女是不要被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灵,所谓保持独立,如果遇到白马王子度过余生当然很好,但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关于淑女这段解释,让我耳目一新,为之动容。
高中毕业考入康奈尔大学,在那里她结识了马丁·金斯伯格,即她的丈夫,一个深爱着她并全力支持她的人,金斯伯格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与马丁·金斯伯格结婚,两年后马丁·金斯伯格退役,夫妇二人均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金斯伯格战胜了种种歧视,成绩优秀,还担当了法律评论编辑。在美国大学的法学院,只有最出色的学生们才能担任法律评论编辑。
哈佛求学的这段时间,丈夫患癌,金斯伯格一边继续学业,一边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幸运的是马丁后来成功战胜了癌症并顺利毕业。马丁毕业后加入了纽约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金斯伯格随他来到纽约,转学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哥伦比亚大学,金斯伯格再次获得了法律评论编辑的位置,这使她成为第一位在两大名校都赢得这项荣誉的女性。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一年后,1959年,金斯伯格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
哪怕是全班第一的成绩,在当时的纽约依旧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雇佣她,理由只因她是女性,金斯伯格只好将精力集中在学术研究上。她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做研究员,后于1963年转入罗格斯大学法学院任法学教授直至1972年。在这段时间内金斯伯格参加了很多推进女权主义的工作。
职业生涯中,她一生坚持为女性发声,为女性争取权力。一个案例改变不了什么,她就循序渐进的通过一系列案件为女性争取平权,甚至包括让男士获得子女抚养费津贴的案件,也是为了达到最终女性平权的终极目标。“当男性分担培育下一代的责任时,女性就获得了真正的平等。”
她想通过每个独立案件一步步地构建起女性平权的观念,从而推进变革。她的每一个案件并不只解决问题,更是在构筑观念,意义远远超出案子本身。
她借由具体的案件让一些大法官相信,在面对案件时必须以一个原则作为前提,即你必须对不同性别一视同仁。你不能仅因为性别原因便将女性排除在外。
纪录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她说“我不要求给女性特权,我要求的只是男同胞们把自己的脚从我们脖子上挪开。”听到这真的是老泪纵横,女性要求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哪怕时间回到2022年,在很多岗位男女依旧做不到同工同酬,很多岗位在招聘的时候明确要求只招男性。
1972年,金斯伯格成为第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同年,她还成为ACLU女权计划的第一任理事长。
金斯伯格继续崭露头角,她加入了全美法律界不同团体中的许多重要的委员会。在这段时间内,她的身影开始出现于美国最高司法殿堂——最高法院。她一共在美国最高法院辩护了6宗争取女权的案件,包括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里德诉里德案,这是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护条款推及到妇女权益保障的案例。
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怀特大法官退休,最高法院出现了空缺。当时克林顿政府的女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向克林顿举荐金斯伯格。1993年8月10日,金斯伯格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
她用理性和冷静的声音提出一个个无法反驳的论点,她用自己的知识和法律技能推动了社会进程,哪怕自己身患几种癌症,手术和化疗依旧没有耽误工作,她的目光既温柔又坚定,拍我深深感受她内心的强大。
金斯伯格一生都在通过法律行为推动女性平权运动,并成功为众多的女性平权争取更多法律依据和保障。作为自由派代表,金斯伯格在审判中经常提出异见,备受瞩目,又同时因其一生的传奇故事被年轻人追捧,并被戏称“臭名昭著的RB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