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 严慈相济】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常常“偷懒”,孩子们的成绩却还不错。我总是回答不出来,今日读了于老的为师之道,竟能对号入座。我想,正是由于我这个“家长”太能“偷懒”了,孩子“迫于无奈”只能“自力更生”,久而久之,也就慢慢习得在这“懒环境”中生存的方法了吧。
你看,课前预备铃一响,就有课代表把前一天预习的课文的多音字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对照熟记,又或者齐读即将要教授的新课,又或者诵读要求背诵的文段……老师的课前组织环节虽然偷了懒,但并不影响孩子们提前进入上课状态,班干部还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你看,上课啦,随堂听写环节结束后就是同桌互批环节,通过检查其他同学的书写,反观自己的听写情况,这样得同桌初评之后老师再评,比教师单方面的批阅有效多了。
你看,曾老师会“偷懒”吧!但是,有些环节我可是绝对不打马虎眼,学生必须要做到百分百过关才行。比如听着后的订正环节,每个写错的字要工工整整地订正三遍,如果这三遍中还有错误,继续订正三遍,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就是该“偷懒”的时候要“偷懒”,学会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该严格得时候绝对不含糊,这样张弛有度,方能事半功倍。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尺度,在日常与学生的相处中也要严慈相济。
那日,一小男孩拦住即将离开办公室的我,跟我说他没有完成作业。这是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并且开学至今已多次不完成作业了,一听到他又不完成作业,我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就拉下了脸,冷声询问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孩子很老实,没有过多辩解,说自己就是没写完,看我不吭声,马上又补充到今天下午肯定会补完,说着眼圈红了起来。看到他泪眼盈盈的双眼,我的气好像也生不起来了——是啊,孩子肯定是担心被我批评,所以主动来说明情况,并还做了保证,而且没有任何狡辩,这就挺好的了。
于是,我搂住孩子的肩膀走出学校,一边走一边询问他关于语文和语文老师的想法,他说他不想让我失望,又说他会努力的……听着孩子略带哭腔的话语,我剩下的只有自责和感动,自责自己一开始太过严肃,又感动孩子的赤诚。如今,这孩子语文成绩已经能及格了,作业也基本能按时完成了。我想,如果我当时一味只有责骂,如果当初没有搂着他走出校门口的那一段对话,如果没有了解他愿意努力后的倍加关注……现在的情况应该会很糟糕吧。
正如于老在书中所言,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老师也应温和、张弛有度、严慈相济——所谓的“因材施教”,除了因学生个体差异之外,因时机不同与情况不一才对。
愿你我都能成为“甘草”一样的老师,入百药,教百生,育百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