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原著小说中“最悲催”的人物——誉王。
他是梁帝的第五个儿子,七珠亲王。他的母亲是地位卑微的祥嫔,生母早逝,他被皇后抚养长大。
因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长子祁王被诛,新立的太子昏庸,这就给了誉王可以争夺大位的幻觉。
后来我们知道,誉王的生母是滑族的玲珑公主,这就决定了他是最没有机会接替王位的皇子,但是梁帝生性多疑,又多狡诈,偏偏纵容誉王与太子相争。
梁帝的本意,或许是给太子找一个“陪练”,无奈太子太过无能,而誉王又“入戏太深”,在梁帝或真或假的授意下,自己都相信自己是王位的最佳继承人。
直到靖王在梅长苏辅佐下异军突起,誉王遭受重伤,同时得知了自己身世,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在梁帝率百官前往九安山围猎时,自己纠合力量谋逆。
功败垂成。
誉王,终归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欲望。
在梁帝在牢车前探视时,誉王终于吼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满:我算什么!只是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吗?
誉王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并不是出身决定的,而是他的野心。孔子说:德薄而位尊,智弱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有时候,“看似有机会”比“没有机会”更让人痛苦,而这世间最大的挫败,并不是我没有做到,而是我差一点就能做到。
能够区分这戏差别的,就是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