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小说的搭建和题目的重要性,这节课卓老师就小说元素的十二个内容接下来进行。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真正的阅读要从第二遍开始。第一遍经常会被故事情节吸引,并不算是真正的阅读。
第二遍的阅读可以从上帝视角来解读,能够品味出更多深层次的含义。
这节课卓老师主要讲了以下几个小说元素:
一、开头——凤头
万事开头难。我们在写一篇小说时经常为怎么写而犯愁,常常会思考一个星期甚至两星期,而一旦开了头,后续写起来就快了。
小学学写作文时,老师教我们开头要是凤头,要好看,这样不仅能起到抓人眼球迅速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而且它还给整篇文章定基调,即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去写。在课中卓老师举了陈忠实写的《白 鹿原》的开篇——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种总结式的开头首先让人对这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他一生会娶七个老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部小说它以漯河平原或者说关中白鹿原几十年变迁为背景,以白鹿村为舞台。坚实而厚重地反映了自辛亥年以来民族的改变史,他有血有泪有激情有无奈也有历史。这是一部中华的史诗。
开篇尤其是短篇小说要迅速提速避免大段的环境描写,叙述事件从中间开始。文章喜山不喜平,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看起来才回味无穷。
二、中间——猪肚
我们写作文时就常听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猪肚即有故事内容。即有事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一个事件就是故事,如果是几个有关联的事件,通过这几个事件想说明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的那就是小说。小说不是故事,它等于故事加意蕴,通过这几个故事它一定是想说明一个主题的。
三、结尾——豹尾
结尾不一定是结局。小说的结尾要有突袭的感觉,突然给读者一个袭击,来一个反转,出其不意地给出一个惊喜或者意外,震撼读者。让读者意想不到,感到余韵悠长的感觉。
四、故事核
故事核即故事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整个故事都要围绕着故事核来写。它应该是个亮点。它的三要素:人物、动机、主要事件。
例如:《西游记》的故事核:
主要人物:孙悟空
动机:修成正果,获得不被正统世界束缚的真正自由。
事件:取经路上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五、情节
在写小说的时候,我们会写出一个个的事件,各种各样事件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它们 按照一定的逻辑有序地组合 在一起构成故事的情节。三要素:事件、人物、情景。
情节中,最主要的是当下情节。过去的事件是背景,写作中应该把主要事件凸显出来,同时穿插过去的事件。
总结:
小说的开头要吸引人,结尾要有反转。
故事和小说的区别,故事+意蕴就是小说。
故事核,故事的核心,整个故事都要围绕着故事核来写。
故事的情节,一定不要把过去的故事当做主要情节来写,只能是铺垫或者背景。
短篇小说要快速进入主题避免大段环境描写拖沓节奏。
感谢卓老师的讲座并期待下次的授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