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反腐成功的北燕政权
主讲:姜鹏
上一讲的最后,我们提到,后燕的最后一位皇帝慕容熙是被一个叫做冯跋的人杀死的。
西晋永嘉之乱时期,冯跋的祖父冯和忍受不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危险,就到相对偏僻的上党(今山西长子境内)避乱,冯氏家族也在那里扎下了根,等到冯跋的父亲冯安长大成人以后,成功走上了仕途,在慕容永的手下任职。大家还记得慕容永这个人吗?我们上一讲里面介绍过,公元386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慕容永夺取了西燕的政权,慕容永还和北魏联合,一起对抗后燕,但是没过多久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就被后燕灭掉。
在时代的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西燕灭亡以后,曾经在慕容永手下任职的冯安担心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就马上逃到龙城(今辽宁朝阳)避难。对于龙城这个地方,大家应该有些印象,这是我们上一讲里面提到的后燕五个重要据点之一。后来后燕在北魏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皇帝慕容宝也只能放弃其他据点,驻守在龙城。在慕容宝统治的末年,冯跋就在龙城担任中卫将军。
慕容宝的统治过于昏庸暴虐,曾经还有过处死冯跋的想法,所以冯跋等人决定先下手为强,趁机发动政变。杀死慕容宝之后,冯跋拥立自己的好友、慕容宝的养子高云为帝,高云也封冯跋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使持节。咱们在读史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个词,趁这个机会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都督中外诸军事”它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种“职能”,在古代,中军一般指的是戍守皇宫内部的军队,而外军指的是戍守皇宫之外,但屯驻在都城之内的军队,两军合起来叫“中外军”,总体来说“中外军”就是都城里面的禁军部队,“都督中外诸军事”意思就是说统领都城的禁军部队了。
三国时期,曹魏京师的禁军力量非常庞大,皇帝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当时的皇帝曹丕就提出了“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个概念。管理首都的精英军队,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任务,所以皇帝一定会把这个职位委任给自己的心腹,比如曹丕就让名将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顺便一提,“录尚书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可以说在魏晋时代,但凡重臣,都会加上“录尚书事”的头衔,所以从这也能看出来,冯跋当时是手握军政大权,地位很高。
咱们言归正传,史书上说,高云即位以后,“自以无功德而居大位,内怀危惧”,意思就是说高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德却成为了皇帝,心理总是有一种恐惧危险的感觉。那怎么办呢?“常蓄养壮士以为心腹爪牙”,经常选拔供养一些壮士,让他们来做自己的警卫。但是高云的眼光不太好,他最终居然是被自己选出来的壮士所杀。高云死后,冯跋帐下的将士们诛杀了杀害高云的凶手,并且拥立冯跋为新皇帝。公元409年,冯跋自称为天王,建元太平,仍然以“燕”为国号,对于冯跋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北燕”。
冯跋即位以后,无论在内政还是在外交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我们分别来举几个例子。北燕这个政权可以说是从后燕那继承过来的,而后燕末期的政治又有很多问题,比如苛政、受贿,这些问题全都延续到了北燕时期。所以在公元411年,冯跋特意下诏,命令取消前朝苛政,地方官员应当实行仁惠,不得欺凌百姓。冯跋刚刚下完命令,他就得到一个消息,说不久前有一个工匠偷了一大笔财宝,通过向地方官员行贿躲掉了政府的追捕,并且还成为了一个小官员。经过查实以后,冯跋下令公开处死这个向官员行贿的工匠,从此以后,北燕上下整肃,贿赂之事绝迹。
对内,冯跋通过消除苛政,杜绝贿赂来整顿吏治,那么对外,冯跋又是怎样在外族中树立威信的呢?公元411年七月,柔然派遣使节向冯跋进献三千匹好马,同时请求迎娶冯跋的女儿乐浪公主。冯跋就和群臣一起讨论这件事,说应不应该把公主嫁去柔然。当时一位大臣就提出来说,“以前的君主都是把皇家的女儿嫁给外族,但我看来,只要把妃嫔生的女儿嫁过去就好了,所以乐浪公主是绝对不应该嫁出去的”。但是冯跋却说,“和少数民族往来,你的态度要非常明确,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不能囿于民族偏见,现在我正想在蛮荒之地树立威信,怎么能用这样的手段欺骗他们呢”?最后,冯跋真地力排众议,把自己的公主嫁到了柔然。
对于冯跋,《资治通鉴》总结说,“跋勤于政事,劝课农桑,省徭役,薄赋敛;每遣守宰,必亲引见,问为政之要,以观其能,燕人悦之”,就是说冯跋对国家政务勤勤恳恳,劝课农桑,减少徭役,每次任命、下派地方官员的时候,总要亲自召见他们,询问他们施政的基本打算,以观察他们的能力。因此北燕的百姓对他十分尊敬,对这种统治局面也非常满意。
总的来看,冯跋在位期间表现得非常不错,非要说他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传位时做的还不够完善。冯跋一共有一百多个儿子,但是在他之后即位的,却不是这一百多个儿子当中的任何一个,这是怎么回事呢?公元430年九月,冯跋病重,于是便把太子冯翼召到身边,让他主持朝政,统率全国的军队,以防发生意外的变故。
当冯跋的妃子宋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非常不满意,因为她原本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冯受即位,现在可倒好,太子冯翼大权在握,那冯受即位的希望可以说是非常渺茫了。怎么办呢?宋夫人就想了个主意,他和冯翼说,“依我看,皇上的病马上就要痊愈了,你现在天天待在这里有意思吗?你就这么想要代替父亲君临天下吗?”冯翼是一个非常文弱仁厚的人,一听宋夫人这话,赶忙返回到自己的东宫,改为每三天看望一次冯跋。宋夫人就趁此机会,假传圣旨,禁止朝廷内外的官员再进宫探病,如果真有急事,也只能通过宦官传达。这下一来不管是太子冯翼还是朝廷上的文武大臣都见不到皇帝了。
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人能够见到皇帝,又可以出入自如,这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那个负责传话的宦官,他的名字叫做胡福。对于宋夫人的这些所作所为,胡福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于是他就找了一个机会,把宋夫人的异常举动,告诉给了当时朝廷上的一位重臣,也是冯跋的弟弟冯弘。结果没想到,这个冯弘也是有私心的,他得到消息以后,马上率领几十个武士闯进了后宫,他麾下的一个武士甚至翻过围墙,跳进冯跋养病的寝宫,一箭就射死了一个宫女。冯跋当时躺在床上把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非常惊骇,霎时气绝而死。
在得知冯跋已死的消息以后,冯弘登上大位,并且派人到城中宣告说,“现在皇帝驾崩了,太子居然没有在病榻前守候,朝中的文武大臣也不赶过来奔丧,情况真是非常紧急,我担心有人谋反叛逆,危害社稷,所以不得不以天王大弟的身份,暂时登上大位,安定国家”。
太子冯翼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既吃惊又恐惧,于是率领着自己的东宫卫队前去抵抗,结果大败,手下的士卒溃散而逃,冯翼本人也在冯弘的逼迫下自杀身亡。不久后,冯弘下令将冯跋的一百多个儿子全部杀死。就这样,冯弘成为了北燕的新一任皇帝。
冯弘在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32年,逐渐强大起来的北魏发动了对北燕的攻势,几战下来,北燕辽东六郡投降,三万多户人家被北魏迁走。等到公元436年,冯弘眼见对北魏的攻势无能为力,于是选择弃城逃跑,率众投奔了高句丽。至此,北燕剩余的土地和人口全部被北魏吞并,北燕正式灭亡。公元438年,冯弘被高句丽王杀害,北燕最后的余脉彻底断绝了。
十六国时期,除了我们介绍过的前燕、后燕、北燕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南燕的政权,它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9902/38cc36c8ac699d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