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走走停停,已走过半生。
漫漫人生路,曾鲜花怒马看过烈焰繁花,也曾在泥沙俱下中尝过人生百味。
阅历多了,才懂得人生从来都是起落无常,坎坷荆棘才是常态。
很多时候,让我们陷入困局的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烦恼由心起,凡境由心造。”
学会自渡,才是这世间最通透的活法。
明白这三个道理,就能坦荡淡然过好这一生。
图片
人生海海,经历了风雨才能明白,这世间总有翻不过的高山,走不完的路。
有时候想要站得高,反而会跌的重;
想要走的快,反而会走不远。
只有在前进和停止中,把握了分寸,量力而行,才能走的长远。
曾经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小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拜师学武功,师傅告诫他勤学苦练,三年方可练成。
年轻人想早点功成名就,便问师傅:
“如果我昼夜不停练习,可能早点练成?”
师傅却说:“昼夜勤修,十年可成。”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又问:
“若是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不停下来,用来勤练呢?”
师傅如有所思:“三十年,或许可成。”
这世间最扰人心智的,莫过于人性中的“贪不知止”。
殊不知,超出自我能力的欲望和蛮干,只能自我折损。
人生在世,行如逆旅。
真正的智者,要懂得行,更要懂得止。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放牛娃一路逆袭成为官商,他所建的商业帝国遍布全国。
胡雪岩一举成为清朝首富后,依然没有停下追逐金钱的脚步,反而对金钱的贪婪越来越大。
后来他高价回收了江南的所有生丝,企图垄断获利,却因为各种因素,把自己推上了破产的边缘。
胡雪岩花费三十年所建立起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塌了。
晚年,胡雪岩被官府革职抄家,最后一贫如洗,在凄惨中死去。
回顾胡雪岩的一生,繁华一世,却落寞收场,恰恰印证了那句话:
“世间之事,若不知止,物极则必反。”
反观同时期的韩国富商林尚沃,他依靠人参、貂皮生意赚了很多钱。
当他成为了朝鲜的首富之后,并没有在追逐财富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是在巅峰时刻,完美谢幕,最后悟得“商道”而成圣人。
人到中年,稍有成就,便会误以为人生是百无禁忌。
殊不知,这世间名利无疆,一味追逐定会迷茫不知所向。
能够做到“行于可行,止于当止”,才是真正的处世哲学。
知止,是一种人生自守。
止有时并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获得新的方向。
这和《周易》中的一句话不谋而合: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懂得适时停止的人,才能拥有能进亦能退的豁达,收获轻装上阵的人生。
《易经》有语: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方能无往而不利。”
年少气盛时,总以为锋芒毕露就能立马横刀。
人到中年才懂得,光华敛藏才能一鸣惊人。
刘备在追逐大业的过程中霉运不断,兵败落难后,他选择投靠曹操以待时机。
为了不让曹操识破他的野心,他每日在后园种菜,而且亲自浇灌,希望以此遮人耳目。
曹操曾经用“煮酒论英雄”去试探刘备的志向,他借着惊雷掩饰过去,才避免了一场生死劫难。
手下的人都以为刘备真的失去了雄心抱负,连曹操放松了警惕,所以放心地让刘备率兵出征。
蛰伏蓄力刘备眼见时机成熟,便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
刘备也顺利东山再起,脱离了曹操的掌控,成为三分天下的枭雄。
刘备的藏器,让我们看到了成大事者的格局。
藏器,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谋略。
“圣人之道,在于藏与匿。”
所谓的藏,是为了掌握好分寸和时机,更好地扶摇直上。
曾经看过一个“尖毛草定律”。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被称为称为“草地之王”,然而半年里,它几乎不生长,只有一寸高。
那些毫不起眼的时间里,它其实从未停止生长,而是不停地再地下扎根,根系竟然能达到二十八米。
它默默地扎根土壤,只为了积蓄能力,等待一场雨水。
雨季来临,尖毛草就会在短短几天疯狂生长,一下子窜出两米多高。
那些藏起来的庞大根系,何尝不像我们黑暗日子里的沉潜蓄势。
就像菜根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
真正睿智的人,都懂得“藏”的精妙。
即使一时不如意,也能沉得住气去审时度势,这样关键时刻才能顺势立业。
人生海海,那些被辜负的暗黑时光,终能在蛰伏之后,赢得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节选自樊登读书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