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找个没人的角落悄悄死了吧。
在传统文化里,似乎死是一件十分忌讳的事。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不仅仅要求自己苟活,也绑架着别人。
明明已经癌症晚期,却还要花掉家里最后一分钱,甚至背上无尽的债务,就为在病痛的折磨里多挣扎那么几天;明明已经植物人十几年,完全没有任何希望却还要靠呼吸器吊在病床上,靠着存在于幻想中的希望聊以安慰。
有时候一个平淡的结局实在难求,传统的道德在心底告诉我们,不论是决定别人,还是决定自己的生死都是不道德的。这种道德唯一可能符合逻辑的一点就在于,人活着至少还有一点希望,人死了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8155/37fd9d6e9faacbc7.jpg)
然而在另一个角度看来,死亡何不是一种归宿?人生的本质就是从一种虚无走向另一种虚无,即便是死亡也不过是一种必然。我们决定不了这个过程,但我们可以选则一个轻松的结局。
所以,能选择自己的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2:绝望并不是常态。
当你能选择死亡,其实你也能选择活着,而且可以活的很好,活的幸福。
我知道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一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所有感性的体验都是互通的。有一天你感觉不到任何幸福和希望,放心,我也会,每个人都会。
然而每个人也都不一样。当你沉在低谷时,我可能在怒不可遏,他也许在喜不胜收,她在情不自禁。生活时常如此反复,仿佛世间所有形形色色的人都任它拿捏。它便是无常。
但是它也有它的一套规则,那便是今天和明天绝不会一样。所以如果有一段时间你发现你真的走不出来,那便不是生活给你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8155/0d356fe4ce3dd6c3.jpg)
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
就好像胃病了会胃痛,你的大脑病了也会给你提示。
身体病了我们知道去看医生,为什么大脑病了我们就不呢?
选择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3:小幸福还是大幸福?
人都是懒惰的,我们所有的奋斗,根本目的都是让自己活着,并且活的滋润。
小资情调横行的当下,许多人还没有开始奋斗,似乎就开始沉浸于生活物资的满足了。
当然,横向对比过去,现今的生活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幸福了,然而再怎么满足,这种幸福也只能称作“小幸福”,就好比台湾省人民喜欢说的“小确幸”,那只是人生小阶段的小满足,是不会持久的。
而且长期沉浸在这种小幸福当中,人便会开始懈怠,安于当下。时间一长,危机便到了。
小幸福是没有长期打算的,这也是为何台湾从过去的亚洲四小龙掉落到如今境地的原因之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8155/9f682309deb59a11.jpg)
因此便不得不说到大幸福。
所谓大幸福,便是达到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二层甚至第一层,真正的开始实现自我的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8155/fa117e2f2559f525.jpg)
进入了这个层次的人便会知道,在这个阶段里,是真正能感到幸福的,也是自我的升华。
4:鼓吹小资情调的资本家们和反智主义。
自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国家便有了资本家的一席之地。而资本家的定义,是指占有生产要素,依靠经营企业、雇佣劳动者、获得利润的人。
决定他们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产品的销量,因此,对于高消费热情的小资们,他们是十分乐于鼓励的,并且试图将绝大多数人都捆上小资的船。
这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也是充斥着各种消费欲望、虚无主义、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洪流。如何在这滚滚洪流中保持清醒的理智,并进一步攀向人生的高峰,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8155/f3086b77da3aaac1.jpg)
而另外一个意识形态危机,则是某些心怀不轨的无良之人宣传的反智主义。
他们以现代人越来越严重的焦虑为引,大肆贩卖着他们的精神毒品。例如田园女权主义,奋斗无用论,以及各类表面逻辑合理,实则扭曲反智的价值观。
然而,真正相信这一套的人,只会越来越焦虑,而不会有丝毫改变,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避开这些非正常的价值观,也是幸福的另一大诀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