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写计划的习惯,也越来越依赖计划来做事。如果没有将设想的目标、想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自己往往会陷入缺乏动力的状态。这大概是长久积习而成的习惯。当然现在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去做每天的todo list,只是在每一个季度分类地写目标和要求。厚厚的一个本子,写着自2006年开始至今,我想做的每一件事。我事实上并不是那种可以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行事的人,计划要做而至今没做的事情太多了,都一条条地记录在案,想不承认都不行。庆幸的是,那种方向性的东西则从没丢失,虽然程度还不够,起码还算是在相应的路上。
我开始明白,对于我自己,我应该时时刻刻明白自己的方向,而非限定自己去做什么。而又只有能够明确的写下在这个方向上你需要做的是什么的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你想要的方向。
我以前一直觉得,兴趣是很重要的,你要做一件事、从事一项职业,你首先要对它有兴趣。兴趣的确很重要,但是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开始喜欢上一种东西的吗?
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都会和同学到山林田野玩,好奇心驱使,慢慢地就喜欢看诸如《奥秘》这类的杂事,于是觉得自己的兴趣就是做一名科学家。时过境迁,这类的兴趣和理想早已消散,徒留在记忆里的是那段无暇的童年。我是怎么会对电脑,对软件感兴趣的呢?恰恰只是因为六年级暑假一过堂哥带了部电脑回来,然后我玩了一下。至于对文学的热爱,也是因为那句评语“秀外慧中,文笔华丽”。
所以我又觉得,人的兴趣,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挑起的,你有多大程度的投入,你能获得多少赞美,你能得到多少回报,决定了你这个兴趣的生命长度。
偶尔在烦躁的时候,会觉得生活有点不真实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现在就到了这个环境,进入这样的状态。
但又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你觉得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是怎样。人生有时就是这么矛盾,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你不一定会去做;而觉得是错的,却又不知不觉地做了。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始终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动物,我们要求别人的东西往往不会用来要求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成为古训?);我们会第一反应地去指责别人的错误来去抹掉自己的错误;即便是承认自己错了,也要说是因为你我才错的,所以你看吧不是我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明白,永远不要试图攻击别人的错误来让别人改正。不管请不情愿相信,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创造问题。
自从在ACM学会用“重要,紧急”来划分四个象限之后,我就没再看时间管理方面的东西。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时间管理从来都是教你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高效地做事。而时间之于自己本身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你可以用它来做你想做的,对你而言有意义的事情。我开始厌烦那些“把自己变成老板想要的人”来作为职业成功的说辞。
越怨愤,越无力;越积极,越幸运。抱怨最多的,就是从不曾做到的;说得自己那么坚强独立,反映的是懦弱和无作为。喜欢装饰自己的人,往往心底下是最不堪的,你见过那个化妆美艳动人的人素颜也会清纯脱俗?
我想和我谈谈,我想和你谈谈,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但行心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