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在网络上围观一些喜报。
山村孩子魏凯伦在工地搬砖时,收到了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激动地对着大山喊:“山,我走出去了!”四年过后,他成为了一名军官。
河北考生郝若鹏在高考取得了631分的好成绩,是高中以来的最高分,喜极而泣。
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二次参加高考,超一本线120分。
脑瘫少年得到了623分数等等。
这些时刻真美好啊。
你人生有过这样的时刻么?千辛万苦,终于抵达。
在北大的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
对于北大的很多学生来说,他们这辈子的最高成就,就是考上了北大,以后的人生,他们还是会变得普通。
后来再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从功利的角度。
而是度过高考之后,我们发现,再也没有遇见过如此长期的、重大的、确定有意义的事情了。
尤其,我们再也没有体会过深度的快乐,那种做到了、完成了的快乐。
不只是北大毕业生,很多毕业生都是如此。
走入大学,走失目标,走入工作,拥抱琐碎。
最痛苦的就是上班摸鱼的人,他们不是不想努力,只是觉得,眼下这摊事儿,不值得。
但是又不能不做。
所以,熬着。
如果你还想要幸福
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里,将四种人生模式形容为四类汉堡。
“忙碌奔波型”人生,就像难吃但是健康的汉堡,强调“先吃苦,后享福”,幸福在优先级排序中,被后置了。
“享乐主义型”人生,垃圾型汉堡,及时行乐,不顾以后,误以为幸福就是一时的欲望满足。
“虚无主义型”人生,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汉堡,失去了对幸福的希冀,对命运缴械,心理学将这类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
“感悟幸福型”人生,享受当下的人生,并能够用当下的行动,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未来。
你现在属于什么状态?
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之后,我越发的确定一个事实:
躺赢的人生不存在。
简单的人生不快乐。
我们没有那么害怕难,因为需要意义。
但是也不能一直难,时时难,总是为了以后,也很没意思。
那怎么达到这种有意义且快乐的生活状态?
总结了三点:
首先,一定要有阶段性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倡订立季度性目标的原因,目标太长,没有感觉,目标太短,没有意义。
其次,享受生活。
工作很忙碌,事业很拼命。
工作或学习之余的每个间歇,都应保证自己是充分享受并快乐的。
全力工作,大胆玩耍。
最后,务必不要处处自律。
我看过很多人物传记,那些真正做到很多事情的人,并非在人生的每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事情去自律。
如果处处自律,最后一定会崩溃的。
高考不一定走向成功
高考能够改变人生吗?
很多人觉得“不”,因此提倡“读书无用论”。
上了大学,读了四年,那么努力地在当年考高分,将来挣的钱,还不如做微商的小丽、开直播的小王多。
高考是不是在,把我送入平庸的人生。
好像也不是,有些人读书真的改变了命运。
那高考到底是什么?想来想去,它似乎是这样一个定位——
它并不一定走向成功,但是走向稳妥。
它就跟考上公务员是一样的,考上了,不一定是成功,但起码,走向了稳妥的人生。
你几乎不用再失业,不用惧怕经济震荡,不用担心未来。
《百万富翁快车道》这本书讲到,我们从小都在接受“缓慢致富”这一教育。
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薪资逐步上升、节省节约、买房买车,等到老了,拿一笔退休金,财务自由了。
作者认为这样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因为缓慢致富以青春和梦想为代价,换来的是老年富裕。
但换个角度讲,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是比较稳妥的人生。毕竟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不同。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如果你不想要这种稳妥,该怎么办?
请记住第三句话:改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我今天晚上在直播间跟同哥连线。
他的新书里有句话,是他朋友说的。
那句话是: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似乎一眼能看到头,但是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地去改变一些什么,时间长了,这个弯度一直持续,将会画出一个更大的弧线,我的人生自然就会变得不一样吧。
的确如此,改变并不是转了一个急转弯,而是在每个日常点滴当中,做了与众不同的选择。
选择早起,选择自律,选择挑战了一个艰难的任务。
正是这一个个小的选择,帮你扭转了人生的航向。
它并不是在鼓励你说,现在,辞职创业吧,去做微商吧,去做直播吧。
并不是这样的急转弯。
以上是关于高考的几点感悟,跟大家分享。
关于高考,我们都经历过,或成功或失败,不得不说,它可能是我们此生完成的最大项目之一。长期、且意义明确的项目。
以后的人生,希望你不要遇到像高考这般艰巨的工程。
但是,希望你能够完成一个一个的挑战,拨动性地向前进。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