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语文作业小思考
“双减”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作业小思考,减负提质,我们根据2011年《语文课程课标》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的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原文学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减掉一些机械类、抄写类作业,而增加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成为实现双减背景下对语文作业的要求。今天听了王教授的课,也有几点自己的小思考。
1、利用教材:立足文本,夯实基础
如果们在教学《白杨礼赞》与《皇帝的新装》时,运用所教的文本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有的放矢,更具有操作性,文章以经典作品《白杨礼赞》为范本,从几个角度谈写作,结合学生的当堂练习,练习写一种植物,如荷花,梅花,菊花,竹子等。
2、注重积累:摘抄归类、模仿运用
如,我们在教学《春》之春雨图时,应注重引导想象春雨之下的那一幅田园景象“乡下去,小路边,都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披着蓑,戴着笠……。”另外,像古诗的意象:表送别的意象有杨柳、长亭;表愁苦的意象有梧桐、落花;小乡愁的意象有鸿雁、白云;表归隐的意象有菊花、东篱;表战争的意象有投笔、楼兰等,把好的词句归类摘抄起来,可让学生模仿并运用它。
3、重配朗读:理解融入、技巧手段
我们在教学《沁园春雪》的时候找到那种自豪的感情基调,《白杨礼赞》找到赞美赞扬的感情基调,《中国石拱桥》把握好朗读的基调试着给朗读配上合适的音乐。
四、课外拓展:补充联系,全面深入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合欢树》,《插队的故事》,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作品。
五、情感体验:交流感受,思想成熟
例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通过师生或者生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分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一些小故事。
六、思维训练:探究问题,寻求答案
如,《植树的牧羊人》《刘姥姥进大观园》
七、动手实践:形式灵活,难度适中
例如,采访人物,创作诗歌,手抄报,贺卡,板报等。
总之,用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