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吃飯》這本書,讓人覺得自己吃了N年的飯,方法都是錯的。你有沒有經歷過被對方說:“不要浪費,把剩下的菜都吃掉吧。”“你這麼浪費食物,非洲的孩子都沒的吃。”然而人們猛吃到撐肚子之後,再花了好多錢去減肥。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正確的吃飯思維。
一、培養正念習慣
所謂正念,就是你專注且不加批判地察覺自己的內在世界賀外在世界,它能讓人更深層次的連結智慧心智,促進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
1、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心需求:我們自己有多餓,吃了到底飽沒飽其實都是自己最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2、你可以通過想法和感受來了解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不要因為我們一次兩次吃過多,或者吃了讓人發胖的食物,就讓自己充滿罪惡感,不停的批判。
3、沒有不好的食物,尊重食物。與食物的關係做到正面,如果你對食物是負面的,食物對你也是負面的。每一口都能發現喜悅。
二、感受飢餓
我們每次吃東西都有不同的心情,可能是平淡的只是到了時間,可能是因為失戀想要猛吃,可能來源與社交壓力。現代人有時真的忘記了餓是什麼感覺。感受到飢餓的時候更容易珍惜進食的機會。
三、外在的智慧
學習認識食物的熱量,我們越了解某種食物的熱量,就越能控制它,也控制自己。
愛上運動,運動燃燒熱量,還能降低疾病的風險。
四、行動起來,進行良好的飲食習慣
驚訝的發現,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也需要用到“正念呼吸”“靜坐”這些前戲。儀式完之後,專注在食物上,盡情的享受用餐過程。
回到開篇,為什麼說不要再因為怕浪費而再往自己肚子里硬塞了?因為那部分食物是非正念吃下的食物,對你的身體不會有好處,只會加重其生理和心理負擔。適得其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大人尚且如此,對於孩子,更別硬塞了。這種狀況經常發生在老人喂孩子上,總覺得孩子沒有吃飽啊,於是不停地填鴨式的塞他。孩子的生理感受力比我們好太多了,他們感受飢餓的能力比我們好,餓了自然會吃。然而飽了,自然就不想吃了。
讀完這本書,我決定不追著小朋友吃飯了。對於我自己,要好好給自己時間正念用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