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2016年2月13日)
一年将尽时,携妻带子,回到家乡。美其名曰,回家过年。
老习惯,关闭了所有的手机闹铃,一觉睡到自然醒。惟不同的是,早上起床后,由过往的母亲做什么,我吃什么,转变为现在的,我想吃什么,母亲做什么。
2月4日提前一天向单位请假。
5日经过12个小时车程,于当天下午4时左右平安顺利到家。期间,我提前电话让母亲熬好红薯稀饭(一定要稀一点)、米粉炒肉片,加上一个青菜。开了一天的车,辛苦至极,吃什么都香,特别是吃上自己喜欢的家常小食,觉得格外鲜美。粥、粉、菜一上来,我们一家四口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然后是冲凉、睡觉。累了,平常普通的睡觉,也是一种享受。
6日一早下乡,问候家乡的长辈与堂兄们,认识新生代晚辈们。主要还是看看父辈们2015年在老家新建的房子。
7日安排妥堂客并伢仔后,到市(县级)里去,约见近三十年未谋面的姐妹,相言甚欢。在当地较为拿得出来的大宋酒店请姐妹吃了一个便饭。时间过得真快,昔日不懂事的女孩子,现在都为人妻人为母了,孩子居然都念大学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再见时,妹妹没有往昔的调皮了,成熟不少;姐姐就更成熟了,知书达理,窥一斑而知全豹,非常不错。
餐毕,甚是不舍离别,约好年后定会同两家人一起好好聚聚。
中午时分,载姐夫一家回去乡下,与家人一起团聚,拍照留影后,到祖坟山祭拜先人。家族中除开部分上班的、经商的、出嫁的等,未能及时回来,这30多人的队伍一行到各个先祖处祭拜,于当地而言,阵容还是相当庞大的。随到之处,无不引为观叹。
祭拜先人后,化整为零,小家庭各自分开回家。父母亲与我们及姐姐、妹妹一家人在家里吃了团圆饭,饭后送姐姐、妹妹一家人回去市内。
除夕之夜,小镇通往县城(市内)的马路上,车辆不算多,马路上两边盖的房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开着车,行驶在这条城镇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两边的焰火(炮竹)此起彼伏、边续不断,于我而言,这就是中国典型小城镇过年的模式。
送达,在姐夫家小坐,饮茶聊天,如此这般,准备返家了。两个伢仔喜欢在姐姐家玩,就留在姐姐家了,过年嘛,就让她们开心地玩吧!
在回小镇的路上,焰火依旧,于我而言,免费的烟花盛宴。途中,意外碰到昔日的同学,相谈甚欢。路过乡下的时候,在新房子里陪同叔辈们聊聊天、叙叙旧,在小叔的陪同下,再次认真地参观了新房子。新房子建成,地方新年有守岁的旧俗,叔叔们及父亲也是约定俗成,一起在新房子守岁。
除夕晚上近11:00左右,我还是回去镇上过年了。
8日,大年初一头一天,在家待客、拜年。中午时分,同父亲与叔叔们去了一个叫花桥的地方,同我从未谋面的姑奶奶(已过世爷爷的姐姐)拜年,然后是同姑姑拜年,红包与手信自然是不能够少的,在姑姑家吃的白薯稀饭,味香极好,面条炒肉弄成了肉片炒面,效果逊色三分。
9日,大年初二,上午继续在家待客、拜年。下午去乡下,走亲串友,拜年。晚上去市里,姐夫请我们一大家子吃饭,饭菜是相当丰盛。
10日,按计划同父亲原单位的同事、同事的孩子们(儿时接触甚多、感情甚浓,情同手足)聚会、宴请。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父辈与父辈们相见,夫人与夫人们相遇,我们中年人与中年人相谈,个人感觉与滋味,无以言表、无以言表。无以言表!
午休后,下午带上小的去了多年未去的水库,人少,景美,可惜的是那四个石头垒成的“梅川水库”四个大字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拆走了。可惜可惜!
11日,一早在我们小镇上寻找我记忆中1985年的样子。中午,我们全家大小到乡下去,移花栽木。到市里去,同妹夫一家子宴请。宴请安排在大宋酒店,妹夫父亲官宦人家,言谈举止之间,分寸到位,我也这些细微末节中再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层次。
晚饭在姐姐家吃的,继续一样的丰盛。
12日,整理行装,准备返穗行程。
运由德积,百福呈祥。
2016年春节,我们一家子回家过年,以上拙笔随心略记,他日怀念。
2016年2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