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左右”,你可能感到好笑,“左右”谁还不知道啊,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而我到了初二还不太清楚!
初二时,新增加了一门功课——物理。有一次作业,指出图上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我的作业发下来,全是红红的、大大的大叉号,批语“该生不分左右”。看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了?我明明知道左右的啊,怎么就错了呢?拿着作业本,硬着头皮找了物理老师。王老师看到我就开始训斥:“都初二了,怎么还分不清楚左右?”
“谁不知道左右啊,二年级时候老师训练向左转向右转,还夸我转的好呢……”看着王老师秃顶的头,我只能在心里嘀咕。
“看图的时候,左边就是左边,右边就是右边,你咋都反了呢?”
王老师讲了半天,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看着他额头抹的湿湿的一撮头发,从脑们右边斜着贴到左眉毛上面,油腻腻的,令人生厌。有时遇着刮风,王老师又急赶上课,那撮头发就会随风飞舞,露出光光的脑袋瓜。于是,同学们私下里都喊王老师“老疤”。
刚上物理课,我兴趣盎然,每堂课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结果整整一个学期一次也没有被喊到过。一次次的失望,让我打心底里讨厌“老疤”,物理成绩就不用说了。第一次被纠错,上来就是训斥,我也懒得和老师辩解。
“老师,现在我知道左右了,这就回去修改。”老师头也没抬一下,就翻开下一个学生的作业本。我拿过作业本赶紧溜走了,心里还是不服气,不就左边改成右边,右边改成左边,有什么了不起的,臭“老疤”!
从那以后,物理怎么学也不会,渐渐地物理成了我的弱科。
好多年过去了,“该生不分左右”这个大大的、红红的评语,一直在脑海里闪现。
有一次在网上听了一节关于“左右位置”的数学课,老师说,一般情况下观察事物时,左右的定位是这样的:
1、被观察者是人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是以被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2、被观察者为其他物体时,如苹果等等,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问题,是以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3、被观察者是图片时,如果图片上是物体,按2中的方面确定,如果图片中是人,就会产生两种观察标准:问图片中某人的左边是谁,就是以某人为标准的。而问图片的左边是谁,就是以观察者为标准的。
多年间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这样被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瞬间解决。我恍然明白,初二那年我是知道“左右”的,就是不知道要观察的是物体,我把物体当人来观察,所以就“左右”颠倒了!根本不是物理老师说的“不分左右”!
一个不被关注的学生,一次偶然的错误,一次貌似很负责任的训斥,就被老师贴上了“不分左右”的标签,这个标签无情地扼杀了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个老师激发起孩子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谈何容易?一个老师不经意间扼杀孩子学习一门功课的兴趣,却易如反掌!
孩提时代,我想当一名布置作业少的老师;中学时代,我想当一名耐心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从教初期,我想当一名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现在,我想当一名让孩子能分清“左右”,行当行之道到老也不偏移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