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曾仕强先生去世的消息,享年84岁。发朋友圈是位企业家,曾先生的《中国式管理》他肯定是聆听过的。
多年前,我也曾在舜耕国际山庄听过先生的大课,关于“中国式管理”。那一腔台湾文化人特有的温润的国语,后来又在《百家讲坛》节目里听到过很多次,他解读《易经》,讲《胡雪岩的启示》,为观众所熟知。
有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就是在曾先生那里听来的。
一天,孔子的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呀?”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先生在讲座里说这个故事是从孔子老家听说的,不知真假。
自从知道这个故事,在生活中,日常里,偶尔遇到个把不可理喻的人,便心想那是“三季人”,提醒自己“千万别跟三季人较劲”。也曾用这个故事开导他人,不要跟别人生气,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有些事不必往心里去,有些人不必太在乎……如此这样想,就没有什么可以主宰自己的情绪。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有智慧的人。他的一堂课,讲的某一个故事,说的某一句话,可能就会令你受益,堪称“生命中的贵人”。
我已经记不起当年舜耕山庄会议厅亲自聆听过的先生的课程内容,却因为这个“三季人”的故事,对曾仕强先生充满感激。
看报道说,曾先生是患的癌症。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中,他在镜头前乐观地谈到自己患病后的生活,他说:
生死是有命的,那过程很重要。我们要欣赏那个过程。所以我就常常跳出自己看自己。这个老先生得了癌症,而且还已经扩散,无从开刀起。他又八十几岁了,经不起化疗的折腾。那怎么办呢?那只好快快乐乐地面对它。所以每个人来看我的时候,都看我笑嘻嘻的,没有什么,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在那里叫苦连天。
曾仕强曾笑言,“人生是来享受过程,而不是来计较结果的。”
我现在遇到任何的困难、困扰、难题,也会用这种思维方式“开导”自己。觉得那些困难、困扰、难题,就是上天在考验自己的,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抱持接受、面对的态度,甚至是享受。
人生啊,不就是经历的过程吗?开心也过,不开心也要过,所有的经历,都是过程,怎么过,都是一场人生——好好过啊,享受啊……
有这样的心态,反而是很多问题都不再是什么问题,往往都会迎刃而解。令人有“走过去,前面又是一个天……”的柳暗花明般的惊喜。
曾先生走了,怀念他的人,可能没有像怀念金庸的那样多到铺天盖地。
写这篇小文,是为了“三季人”的故事,为了“人生是来享受过程,而不是来计较结果的”,也为了先生曾说过的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死了以后,还被人们怀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