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部分摘自秋叶《高效学习七堂课》第一节:定位力
上学期间,学习基本靠死记硬背,以至于成年后学习都是沿用这种方法,可结果是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低效的勤奋最终只能感动自己。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方法。第一章是关于学习定位的,从5个思维角度进行具体学习:

1.目标思维:
最大的选择就是方向的选择。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即便开始学习了,也会反复问自己问别人:我选择的方向对不对,会不会选错了。
定位问题不解决,给什么方法都无效。
不论是工作,写作,演讲,包括人生开始前都离不开这个问题,
你要做怎样的工作?喜欢的,擅长的,赚钱的,……?
写作要专注哪个领域写:情感类的,人文类的……写小说还是自媒体,文案?
演讲,是商业演讲,少儿演讲还是?
你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没有定位,茫然的前进很多努力都是徒劳。也因为没有定位,就不会专注某一领域,聚焦在某个知识点。往往如此,就会有猴子掰玉米的情况出现,学习东西的时候喜欢还见异思迁,不能死磕。
成长定位矩阵。
-平稳起步:能力弱,承受风险能力弱。先解决个人温饱,再寻求突破的可能性。从学习角度,要多学几样实用的技能,帮助自己提升就业能力。
-选择跑道:内心自我成就动力很强,选对方向,可以坚持,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人物。
-升级赛道:能力强了,就要考虑通过升职,换岗,跳槽等方式,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上升空间。全面提升知识框架,满足更高的学习需求
-更换游戏:跟对人学习,学习别人的做人做事的方法
对于高效学习者而言,定位不是发现一个人的可能,而是放弃一个人的可能。
2.排除思维
焦虑往往来源于能力的欠缺,然后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要补,那个要学,一口气报了很多班,买了很多学习资料,可是那些你想学的都适合自己吗?
人生的可能性很多,但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多。
明智的学习者,先学会聚焦。
一个人在年轻时,减少选择项,一门心思的去做好一个选择,反而能真正孵化出自己的潜能。
排除的方法: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时间,第三是要自律。
没有找到专长的人,时间也不是最稀缺的。穷人往往不缺时间,但缺钱,所以穷人的思维是出卖时间换钱。富人往往不缺钱,但缺时间,所以富人的思维是拿钱来买别人的时间。
很多人的梦想清单上,最大的障碍其实是金钱。
对想挖掘潜能的人而言,只需要先把时间花在对的方向上。什么是对的方向?我的建议是,去离钱最近的方向。
如果你的努力到得不到收益仍在坚持,要么你很有钱要么你会越来越穷。
哪些方面自己有潜能,哪种潜能可以让自己更快赚钱。
大部分人经过刻意练习,都能在足够多的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一万小时定律是指有目标的刻意练习。
没有天赋所以学不会,是大部分人用来掩饰自己不够投入的说辞而已,
天赋教练刘佳: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天赋有4条线索:1.内心的渴望2.自己一学就会的技能3.很容易融会贯通的领域4.做了以后很有满足感的事情
学习前,先把想的方向写下来,然后调研这个方向的薪酬待遇和就业规模,看里面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机会,然后把适合的机会一个个删掉,只保留一个。
3. 串联思维
我们如果能提前看清楚自己选择的路径到底有多长,在不同阶段我们需要多大的投入,需要怎样的资源就能把内容组织串联在一起,就好像形成一节节梯子,在一步步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一步步主动从链接资源到整合资源。
定位目标,就需要后续发展的路径及需要的资源。
4. 标签思维:
让别人记住你的是技能而不是标签。要确认哪些技能更容易成为职场标签需要反复被强调,让别人记住你。
现在很多人打磨技能,就是真的只打磨技能,而没有给自己加上一个能让别人一下就记住的标签,只拥有某一技能的人很容易被淹没,而标签才是最能放大个人技能的武器。
斜杠标签:基本属于自嗨。也不要把证书当成标签,自媒体平台的头衔不要当成标签。要卡住的是别人想卡而卡不住的位置。凡是能够批量复制的,都不是卡位标签。
标签越小越容易占住第一。把一个概念不断细分,赋予它更细的含义,我们或许就能找到唯一的主标签,然后持续在这个标签下有质量的内容输出。慢慢就从一个小标签的第一,开始扩大自己的基本受众群,争取更大的标签第一。这也指的是细分领域的专家
5. 平台思维:
跟对人就是最好的卡位。
作为一名高校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平台或者多个平台开始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输出质量特别高,我们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带动圈粉之旅。
一个人要快速放大自己的标签,答案就是选对平台,借助平台流量的扶持去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想要得到平台的扶持,当然要坚持输出。
平台思维是延申一个人的运营能力,而不是专业能力。很多人只拥有专长,而经营需要系统思维。很多人所谓的坚持,不过是在发展自己的专长。在早期阶段,发展专长,打造标签,快速卡位都是对的,但要形成运营能力,就得具有构建系统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