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枪炮、病菌与钢铁]_发明为需求之母

[枪炮、病菌与钢铁]_发明为需求之母

作者: 嘿hey鱼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20:56 被阅读0次

    那个圆盘对历史学家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要是世上的发明都像那个圆盘一样难以捉摸,那么技术史不就注定了是一堆断烂朝报,永难发现通则?


    以下为本章节一些要点摘录:

    ○ 1908年7月3日,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斐斯托斯的米诺斯宫殿中,遇到了人类技术史上最令人惊讶的东西。圆盘的两面都有文字记号,所有记号的下缘都端正地紧贴着基线。圆盘两面共有241个记号,制作者必然花了一番心思经营有限的空间:那些记号似乎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空间也没有浪费(见图15)。

    图 15  斐斯托斯圆盘双面中的一面

    ○ 技术史学家对斐斯托斯圆盘更感到困惑。考古学家估计那圆盘是公元前1700年的东西,因此可能是世上现存最早的一份“印刷”文件。斐斯托斯圆盘是印刷技术的先声,只不过后来的印刷是把刻好的印模沾上墨印到纸上,而不是不沾墨就印到黏土上。

    ○ 表现在武器与运输工具上的技术,是族群扩张与征服的凭借。历史最基本的模式就是族群的扩张与征服,因此技术是创造历史普遍模式的主要因素。

    ○ 各大洲技术发展的差距该如何解释呢?有人主张英雄史观。根据这种看法,人类技术的创新、发展主要靠少数天才人物的灵感,比如约翰·谷登堡、詹姆斯·瓦特、托马斯·爱迪生、莱特兄弟。另一种观点是,技术发展与个人的发明天才关系不大,整个社会对于发明创新的态度才是关键

    ○ 一般认为,要是社会中有一种普遍的需求不能满足,或者是某项技术不如人意,人人盼望改善,就会产生发明。有发明天赋的人察觉到社会的需求,受到经济(金钱)或社会文化(声誉)因素的驱策,就会着手发明创新。要是新发明符合社会的价值观,与其他技术也能兼容,这个社会就会采纳那个新发明。

    ○ 事实上许多甚至是大部分发明是好奇心的产物。发明家动手动脚、修葺补缀,做出巧夺天工的玩意儿,往往是福至心灵、妙手偶得。一旦发明了一件事物,发明家必须做的就是为它找个事做。只有在新发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消费者才会觉得他们“需要”那件发明。还有一些新发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的初衷被忘记了,因为消费者为它们找到了新的用途。事后才找出用途的发明并不罕见,现代史上许多重大的技术突破都属这一类,例如飞机、汽车、内燃机、电灯泡,以及留声机和晶体管。

    ○ 常见的观点事实上颠倒了发明需求的关系,也夸大了稀有天才人物(如瓦特和爱迪生)的重要性。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毫无疑义的著名现代发明,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前身”,让人无法理直气壮地说“X发明了Y”。对于所有的现代发明,只要有完整的文献可考,都能发现类似的发展历程。通常大家承认的发明家,都在前人既有的基础上改进,而前人在同样动机的驱使下,已经完成了设计,制作出原型,甚至生产出受欢迎的产品(比如纽科门的蒸汽机)。

    ○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世界史的基本模式,会不会因某些天才没有在某时某地出生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答案很明显:历史上从来没有那样的人物。所有世人熟悉的著名发明家,都既有先驱,也后继有人。关键在于,在社会有能力利用他们的产品的时候,他们做出了适当的贡献。

    ○ 两个主要结论是:第一,技术的发展是累积式的,而不是英雄凭空创造的;第二,技术发明了之后,才产生用途的问题,而不是先有需求,再有发明。

    ○ 古人利用的原料都来自大自然,像是石头、木头、骨头、皮毛、纤维、黏土、沙、石灰石与矿石,它们的形状、大小、性质各式各样。在那些物质中,人们逐渐学会将特殊类型的石头、木头、骨头加工,制造成工具;以特殊的黏土制造陶器与砖头;将沙、石灰石与其他尘土混合,制造玻璃;先利用软质的纯金属(如金与铜),再发现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方法,最后发明硬金属(青铜和铁)的加工法。

    ○ 发明家找到一项新技术的用途后,下一步就是说服社会采用这项技术。仅仅比较大、比较快、比较强而有力,并不能保证新发明被社会接受。无数这样的新发明不是没人理睬,就是在长期的抵制之后才得到社会认可。

    ○ 同一个社会对不同发明的不同态度。轮子(有用)、有设计师名字的牛仔裤(有名)、QWERTY键盘(既得利益),这些例子说明同一个社会可能为了不同的理由而接受或排斥一个新事物。影响社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的,至少有四个因素。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因素是,比起既有的技术,新技术有较高的经济利益。轮子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非常有用,但是在其他类型的社会中未必如此。古代墨西哥土著发明了带轮轴的轮车,却拿来当玩具,而不是运输工具。

            第二个因素是社会价值与声望,这个因素足以凌驾经济利益。今天有几百万人愿意花费两倍的价钱购买标有名设计师名字的牛仔裤,那些牛仔裤不见得比一般的牛仔裤更耐穿,只不过名设计师标识的社会价值超过多付的价钱就是了。

            第三个因素是与既得利益的兼容程度。目前英语世界中的打字键盘是QWERTY键盘(以上排左数前6个字母命名),读者可知道这种键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说来你可能不信,那个键盘在1873年就是为了故意让人“使用不方便”而设计的。

        最后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新技术的优势是否容易看到?

    ○ 技术史学家至少列出了14项因素来解释不同社会的态度。

    不同的社会对技术有不同的接受模式,上述讨论并未穷尽所有学者提出的理由。最糟糕的是,所有这些都是近因,根本没有触及远因(使近因得以发生的终极因素)。

    ○ 通常我们听到的都是循环论证:有技术的差异,因此推断他们有思想意识的差异。

    ○ 有的土著社会特别愿意接受外来的新奇事物与技术,并成功结合新事物与传统事物。纳瓦霍人是特别有韧性的族群,也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将西方人的染料与传统的纺织结合,还制作银器,当牧场工人,现在又能开卡车,但他们仍住在传统的村子里。

    ○ 在中世纪,技术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伊斯兰世界到欧洲,而不像今天是反过来。技术流动的主要方向,大约到了16世纪才开始逆转。中国的创新在历史上也有明显的起伏。中国在技术方面的成就与创新的活力,直到1450年左右仍独步全世界,不但领先欧洲,比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也更为先进。

    ○ 一些发明是在摆弄自然原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样的发明有可能独立发展许多次,分别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代。制陶是一个例子,人们大概是观察到黏土受热或晒干后的变化,由此获得了灵感,而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黏土这种自然物质。大约1.4万年前日本就有陶器了,肥沃新月地带与中国是在大约1万年前,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则稍晚一些。

    ○ 人类过了700万年没有轮子的岁月,然后短短几百年间,旧大陆各地出现了一模一样的轮子,这是巧合吗?没有人会相信。实情应该是:因为轮子很有用,所以一定会很快地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最后旧大陆各地都有了轮子。

    ○ 一个社会从发明了新技术的社会采借该技术,这样的事可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发生,包括和平时期的贸易往来(例如1954年日本从美国买到了半导体技术)、间谍活动(如552年,蚕茧由东南亚偷运到中东)、移民(如1685年,法国20万名胡格诺派教徒遭到驱逐,而将玻璃和服装业输往欧洲各地),还有战争。

    ○ 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地理位置又决定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我们通常认为有用的技术一旦问世,就会流传下去,直到有更新、更好的技术替代为止。实际上,技术不仅要有取得的途径,取得之后还得善加维护,才能流传久远。维护之道并无定法,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都会影响社会维护既有技术的能力。

    ○ 日本人放弃火枪,中国人放弃远洋航行船只(还有机械钟、水力纺织机),都是著名的技术逆转事例,在与外界隔绝或半隔绝的社会中最容易发生。其他的技术逆转事例发生在史前时代。最极端的例子是塔斯马尼亚岛岛民,他们连骨器与渔捞都放弃了,成了现代世界中技术最简单的社会。

    ○ 技术往往会自我催化,原因之一在于,对先前比较简单的问题有很好的掌握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技术。自我催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新技术、新材料出现后,将它们组合可产生更新的技术。

    ○ 人类的技术就是这样发展的。发展的速度刚开始的确很慢,几十万年过去了,石器上都看不出什么名堂,其他材质的工具又没有留下证据。而到了今天,技术的进步已经快得惊人,每天报纸上都有报道。

    ○ 这么长的逐步加速发展期间,有两个飞跃式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第一个发生在10万5万年前,也许源自遗传变化,那就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了。现代人的语言或认知能力(或两者)可能是这个形态变化的结果。这个飞跃产生了骨器、有专门用途的石器和复合工具。第二个飞跃源自定居生活。世界各地的社会并不是同时经历这一飞跃发展的,有的早在1.3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有的至今还原地踏步。大体而言,以食物生产为生计的社会才会定居,因为若要生产食物,人就必须住在离作物、果园近的地方,还得储存余粮。定居生活人类技术史的关键,因为定居生活让人可以累积不易携带的财产。流动的狩猎—采集者只能发展可以携带的技术。

    ○ 食物生产不仅让人类可以定居并累积财产,在技术发展史上也居关键地位,原因与前面谈的不同。在人类演化史上,食物生产让经济上有所分工的社会成为可能——不事耕作的专家,由劳苦终日的农民供养。

    ○ 最后,各大洲上,每个社会都代表一个发明或采借新技术的新机会,因为社会之间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积大、人口多的地区,会有比较迅速的技术发展,因为面积大,能容纳的社会就多,人口多,发明家也多。

    ○ 各大洲在面积、人口方面的差异,各洲对内对外联络的便利,食物生产兴起的时间,都对技术的起源与发展造成了影响,所有这些影响,都因技术的自体催化特性而更加扩张了。新几内亚人里,就有智力堪比爱迪生的天才。只不过,他们没有用聪明才智来发明留声机,而是致力于解决和所处环境相关的技术问题:如何在没有外来物品的情况下在新几内亚的丛林中生存?


    *书籍信息:[美]贾雷德·戴蒙德, 王道还 廖月娟 译, 枪炮、病菌与钢铁[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_发明为需求之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nk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