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似乎都会打开微信读书,去看一下正在看的书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看书。同时,我也会经常去看一下读书圈的朋友们这一段时间都在看什么书,看了多长时间。如果朋友圈里的读书架里有我喜欢的书籍,我也会收藏到我的书架。
现在基本上已经习惯了使用电子产品看书,智能手机刚兴起的时候,我用掌阅看书,当时很多电子书都是从网上下载文本书籍,然后用掌阅阅读。比如那时我看《明朝那些事儿》《曾国藩传》等几个书籍都是使用的这款软件,但是那时似乎这款软件还没有评论、写想法、看书友评论的功能。再后来,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推出了微信读书,看到微信的推荐,开始了使用,微信读书有很多我认为当时比其他读书软件有优势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很微信朋友进行互动,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都在看什么书,可以和他们分享你读书的想法,也可以看到别人读书的想法以及评论,增加了读书的互动性。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和朋友进行探讨交流,加深对书籍的理解。随着这几年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逐渐适应了使用手机看书,也就是在这几年里,我开始给自己定了读书的目标,从2017年读12本书,到2019年一年读60本书,再到2020年给自己定的目标超过50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40424/7283b8a3ca01c0c4.jpg)
读书不一定能让你解决所有的困惑和焦虑,但是不读书一定让你不知道为什么困惑和焦虑。这几年想多看书,多阅读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感谢和他的相处交流让我知道什么叫读书破万卷,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读书带来的变化,让我下定决心要制定读书的目标。
今天躺下休息的时候,总结了一下自己看过的书,也思考了一下每一本书都讲了一些什么?自己想通过这本书获取什么?我才发现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思考,好像只是为了读一本书而去读一本书。如果这种方式的读书,读再多的书,对我的帮助也不会太大。所以我想今天先对书架的书做个整理和归类,未来需要做的是读完每一本书都要写书评和读后感。
我的书架的书按照分类可以分为:
1、技术专业类书籍,这一类书籍,主要是补充我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术知识,以及紧随技术发展趋势。比如:《区块链技术指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侦查》等。
2、人文社科类书籍,我会把人物传记,历史,哲学这类书籍都放在这里。这类书籍是我喜欢看的书籍,同时我也是想通过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认知能力。比如《乔布斯传》、《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神经科学讲什么》、《思考快与慢》、《世界秩序》、《宇宙简史》等书籍。
3、经济类书籍,这类书籍我想获取的知识是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原理,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律,对经济的常识有认知,可以做到对身边的事情用经济学的知识去思考和处理。比如《经济学常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小岛经济学》等。
4、小说类,包括官场类小说,职场类小说。通过这类书籍我能看到不同的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体会官场和职场发生的事情,丰富感情世界,体会人间冷暖。比如《输赢》、《主角》、《国画》、《人生》等。
5、投资理财类,这类书籍可能功利一些,但是没办法要生活下去就得有经济基础,通过投资理财可以提升资本价值。在这方面我会看的书籍比如《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笑傲股市》《一本书读懂K线:股票K线技法快速入门到精通》等。
书架上的书现在已经放了409本,读完的大概也就是100本,而这个书架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继续增加,而我还会继续阅读并且输出读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40424/3ca71bd4ba77d6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