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爽约,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答案:比命大!
上周,安徽阜阳就有一个男孩,因父母爽约学校家长会,一时想不开,竟手持水果刀悬坐27楼边缘,意欲轻生……
在最近一期《做家务的男人》中,演员张歆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她经常只能穿旧衣旧鞋,这就算了!
有一次,她鼓足勇气告诉妈妈,想要一双99块的白球鞋。妈妈说,只要她考到班里前几名,就给她买。
结果她很努力真的考到了,妈妈却食言了……
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愿望,最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我一个出身农村的朋友,更是差点被这样的经历毁掉!
她和双胞胎弟弟同时中考,父母承诺,谁考的好,就送谁去县里读高中。
结果,她努力考了全县第一,父母却反悔了:“女孩子出去打几年工好嫁人了,我们老了还得靠你弟弟呢!”
父母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把亲口的承诺当笑话……
1
是孩子“作”?还是父母“坏”?
2019春节前,贵州清镇市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因走出“六亲不认”步伐而走红网络。
原因是妈妈承诺,期末考试考到90分以上,就给他买自行车。
结果孩子真的做到了!
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踹门”回家,要求兑现,最后真的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新闻下的评论,一片赞扬:
言出必行,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吗?
怎么这个妈妈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反而成了“育儿典范”?
那是因为有更多的父母,从心底里就想着怎么“糊弄孩子”!
去年,微博就曝光了一则由父母食言引发的“儿童失踪案”:一个7岁女孩,因为父母答应带她去公园却没去,反而给安排了钢琴课,女孩愤而从琴行出走……
知乎上也有个热门问题,引发了万人关注、千人回复:
“当初允诺的太干脆”,事到临头却想反悔?
而且更匪夷所思的操作还在后面!
只要孩子坚持让父母兑现承诺,必会迎来父母的倒打一耙:
“我只是随口说说,你怎么还当真呢?”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点都不体谅父母的难处?”
“这次你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有本事下次再考个第一?”
你以为孩子小不会懂,可孩子心里却早已埋下失望!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分别对4年级和8年级孩子做了调查:你最反感父母哪些不良行为?
“答应的事情做不到”,不约而同,高居首位!
电影《四重奏》里有句经典台词:“比悲伤更悲伤的是,空欢喜!”
孩子把自己的信任都给了父母,带着满心期盼努力,最后却是满腹委屈。
这种失落感,比之“天雷轰顶”、“撕心裂肺”,有过之无不及!
2
爽约一时,毁娃一世
在成人的世界里,一次爽约,有的是无尽的苦果。
而在孩子的世界,多少次父母爽约,就只能算了?
一个网友说起自己的经历,简直让人心疼:
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过: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第一媒介,因此如同我们成年人世界里对靠谱的人的期许一样,孩子也希望父母对于承诺的事情有着落,有回应,尤其是针对于通过孩子自己努力争取来的“父母承诺”。
如果连父母都不值得信任,这个世界,得有多么冷若冰霜?
更可怕的是,童年期间父母一次次“失约”,还会让孩子一生无法摆脱“报复性补偿心理”:
长大后的张歆艺,自己赚钱买了很多白色的鞋;
现代快报也做过一个调查:每年,有7千万成年人给自己买玩具;
2019年,大白兔奶糖系列香水、唇膏走红,也暴露了一大批小时候被压抑渴望的成年“宝宝”……
有人说,童年不幸福的孩子,长大以后70%以上,都缺乏幸福感。
你以为孩子在乎的,只是一颗糖、一双鞋、一条牛仔裤、一辆自行车;
但其实,孩子想要的,只是努力被肯定、需求被看见、梦想被尊重。
对父母的坦诚与信赖、对世界的善意和憧憬,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3
万一兑现不了承诺,怎么办?
看电影《银河补习班》时,有一个片段直戳泪点:
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刚出监狱,一穷二白,连请儿子吃碗面的钱都拿不出来,却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一口答应下来给孩子买电脑。
为了快速凑够钱,他跑去工地卖苦力,偷偷去医院卖血。最终,给儿子搬回了一台电脑。
儿子虽然只说了一句:“爸爸太酷了!”
但多年来,孩子对父亲的怨恨、不解、误会,都在这一刻雪融冰消。
赢得信任的感觉虽然美好,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尤其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恨不能“三头六臂”,却只有“身不由己”。
实在兑现不了的承诺,怎么办?
《亲密关系》里有一句话:
“每当家长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爽约时,孩子在乎的从不是理由,而是结果。”
如果父母做不到,就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
如果临时出现变故,也要及时告知孩子原因,并给予补偿;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影响人类幸福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良好的信任感,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前提!
另外,要着重提醒父母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把“谈条件”,作为教育孩子的宝典;
一个朋友,家里就有这样的苦恼:
孩子小的时候,夫妻俩工作都忙,为了节约精力成本,“你乖乖听话,爸爸下班给你买玩具”、“你好好考试,考到班里前十,妈妈带你去游乐园”,就成了管理孩子的常用手段。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不仅对父母情感冷漠,还养成了“想要我做事,先谈条件”的坏习惯。
小时候的糖果、玩具已经满足不了他,现在张口闭口就是电子产品、微信转账,金额越来越高,条件愈加苛刻,夫妻俩真是苦不堪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刘建洪博士曾说:“孩子是否有内在动机和主动性,才决定了他能否做好一件事。”
仅仅为了得到奖励而勉强去做,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是无意义的。
“三流”的父母靠欺骗,“二流”的父母讲条件,“一流”的父母有方法!
就拿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这事儿来说,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比“承诺提分奖励”靠谱的多!
ahaschool啊哈第二课堂,就能帮孩子们在海量的趣味课程中开拓视野,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