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微博看到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一个小片段,被王曼妮那段关于饮水泵的话一下子戳中了。
“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只是个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比起房租涨价,更让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地搬家,是你永远都没法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
好像透过这个饮水泵,也看到了自己这一年多的变化。过去的一年多里,准确来说,我算搬过三次家。
第一次是去外地工作,三线城市,用很便宜的价格租到一个160平的房子,卫生间大到可以跳绳。
搬进房子的第一件事,我买了一个白色的书桌和台灯,那时候还没毕业,在写论文,所以我决定买下它,其实我也可以坐在地上,把电脑放在小桌板上的,但为了有所谓学习的氛围,而床尾也刚好有一个放下它的位置。
我有很多没有用的小物件,所以我喜欢买很多很多收纳盒收纳篮,在窗台种了大盆的绿植,我以为我会在这里住很久。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离职回了长沙,还没毕业,我又搬回学校宿舍,而那些带不走的东西,我也没有带走它们。
第二次是搬出大学宿舍,那些伴随我生活了四年的东西,真的很难割舍,无论无用还是实用我都尽我所能搬到租到的房子里。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才是毕业后租到的第一套房子,“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这句话给我了很大的期待,我把自己对住的地方的想象,都迫不及待地填进了这个房子里。
房子虽然不大,因为有了独立的空间,也常常邀请朋友们来做客,表妹甚至和我说:“我觉得,你这里就好像我在这个长沙的充电舱,我每周的期待,就是周末来找你,吃你做的饭。”
所以我常常很感谢这个房子,给了一个足够舒适的空间,让我有机会完成这样的生活。
但是,我也忘记,这一样是一个租来的房子而已,我始终是要搬走的。
就在那一次搬家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失落,面对那些带不走的东西,不是心疼买下它们时花的钱,而是心疼,当时对新生活那么认真和期待的自己
几乎是每收拾一件物品,我都会忍不住微微叹气,回想起当时住进来时对它的期待,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们反而变得有些麻烦。
特别是想起当时看房子时,中介带着我们一边爬楼梯一边说:“没事的,六楼就当做下班锻炼身体。”
但我根本不知道,楼梯的惨痛教训,是要等到搬家才知道的。
望着房间里剩下的带不走的物品,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是有些天真了,毕竟“带走”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小的成本。
所以当第三次换了新的住处的时候,室友说可以买个梯子放高处的东西,我却犹犹豫豫,想着这样的大物件,以后带走会很麻烦。
想买一个大大的落地全身镜,但想到它们也一样不好带走,也就又退出了付款页面。
我提醒自己,每买一件东西,都要思考,随时搬走的可能性,它是否可以被带走。
从生活层面来看,慢慢成为实用主义,理性然后也不会回头。
室友讲,毕业这一年我变化很大,对待生活和感情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你看我们踩过这么多坑,所以要学会要乖一点,谨慎一点,要理智、克制,要随时做好离别和重建的生活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