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最近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了。
波折而不失美好,朴素而又深刻。
其实最近几年,温暖系的小说已经有点供大于求了。大家越来越挑剔,很多打着“温暖”招牌的故事被批评为“无聊”、“空洞”以及“虚情假意”。虽然如此,这本书依然畅销且倍受称赞,足见其美好。
《外婆的道歉信》在架构上就有两个相关联的鲜明特点:
①细分节且几乎在每个小节前都有不脱离整体的引文。
这种写法,不算太罕见。几年前,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火遍大江南北。白落梅就是才用了这种写法。在每章林徽因的重要人生经历前,都写了几段抒情性的文字。这种引文其实很难操作,和正文太过相近便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正文相差太远,又显得不伦不类。
②每个小节的引文,内容都是相贯穿的童话。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妙笔就在于此。如果单纯的写正文,爱莎完成外婆的遗愿,理解外婆所传授的种种情感,也不失温暖,也会畅销,但恐怕不会成为经典。
引文的童话是一个抽象故事,爱莎的经历恰好就是把这个故事现实化。让童话中不同类别的物种与爱莎身边的人相互应对,让童话的情节发展与爱莎的任务完成相联系,不违和、不牵强、不搪塞这一切作者都做到了。
——————
不知哪一天起,或早或晚,陆陆续续,我们都长大了。
长大了很好,绝大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都很好。我们更加明白事理,更加有独立的判断,更加的自由。
但你回想而去,是否能够想起你在哪一段时间告别了童话。不是扯着嗓子或是一本正经的和那个讲童话人说,神是不存在的,好人也未必一定能战胜坏人,而是真的忽视、真的忘记,下意识的感觉童话已经不在属于长大的我了。
不过,童话其实不会随风散去。内容或许被遗忘了,童话中所蕴含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被我们记下了,比如做个好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忘记,幼时盛夏扇着扇子给我们讲童话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