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的性格脾气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同。经常有父母脾气差,对孩子动不动拳脚相加,用家长的威势让孩子屈服。
中国老一辈人常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似乎从古到今就有体罚,体罚如此天经地义。我小时上学时就离不开家长及老师的拳脚,大人们常告诉我们:“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皮皮外!”只有老师彻底放弃的学生,才不能得到老师的拳脚关爱,把老师打学生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村里的不完全小学读书,当时的班主任姓刘。我至今清清楚楚记得他的样子,因为我第一次挨板子,就是他打的。刘老师平时比较严厉,每次背书不过就要挨打,让你伸出手来,他扬起书本打在手心上。后来,不知道是谁献殷勤,用拖拉机上的宽皮带特意制作了一个皮板子,把它送给刘老师。皮板子很结实,一头宽宽的,用来打手刚刚能覆盖住你的掌心,另一头有些窄,刚好适合老师手里握着。皮板子一面是又黑又亮的橡胶面,打在手上声音响亮。另一面则是粗糙的棉线加在橡胶里,打在手上声音不大,却更疼,还会在手上印下棉线的花纹。不管哪一面打在手心上,保管让你一辈子忘不了。
有一次,课文没有背过,被刘老师叫上讲台。我畏畏缩缩地伸出右手去,刘老师却说:“另一只!这只手还要写作业呢!”我又战战兢兢地换另一只手,刚伸出一半,只听“啪”一声响,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的手已经失去了知觉。手心先是白,慢慢变红,剧烈的疼痛也随之而来,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转。回去后把《趵突泉》背了又背,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文中的句子。
在家里,挨父母的打更是屡见不鲜了。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只有严苛管教,孩子长大才有出息。不服管教的孩子,都被称作“小家失教”,不光是孩子,连孩子家长也会被人瞧不起。
棍棒教育早就被认为是错误的。美国心理医生拉希勒·布里格斯说:“你如果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打骂孩子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恰恰相反,还会让孩子变得极端自卑,或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不行,而努力证明他说错了,但我们会因为别人说你行,而努力证明他没有看错。棍棒之下,并不会让人屈服,孩子越挨打就越叛逆。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女儿就在我身边,她听到这样的话时眼角有激动的泪水。她告诉我,当我在训斥她的时候,她心里并没有想着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想着怎样反驳,如何反抗,如何报复让我更生气。看吧!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正常反应。我们在受到别人训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认错,别人态度越恶劣,我们就越反抗。即使是自己真的错了,我们也会想出理由来反驳,至少对方的态度就是我们反驳的理由。我们不害怕气急败坏的上级,而是怕平淡冷静的领导,他们甚至会面带微笑看着你,让做错事情的你无地自容。
童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把人身上的衣服弄掉。风使出最大力气去吹,人们把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紧。太阳用温暖的阳光照向大地,不一会儿,人们就自己脱下了外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父母应该摈弃棍棒式教育,努力做孩子心目中温暖、有爱的父母。
网友评论